cookie

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сервиса. Нажав кнопку «Принять все», вы соглашаетесь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cookies.

avatar

七行的小仓库|互联网记忆|博客

主要内容:所见所闻 | 各种教程 | 有用的东西 博客:https://blog.qixing1217.top 朋友圈:https://moments.qixing1217.top

Больше
Рекламные посты
344
Подписчики
Нет данных24 часа
+27 дней
+430 дней

Загрузка данных...

Прирост подписчиков

Загрузка данных...

Repost from 心灵魔法站
Фото недоступноПоказать в Telegram
英语自学指南 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于将自己置于语言学习的环境中,语言是工具,单纯的死背单词是收效甚微的,甚至还会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 往期: - 英语词源查询 - 开源在线的英语发音网站 - 我是如何从哑巴英语到无障碍英文工作沟通的 #英语 #学习 #文章推荐
Показать все...
#学习 #英语 #自学
Показать все...
斯坦福团队抄袭清华大模型,事发后紧急删库跑路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AI团队被爆出抄袭清华系大模型MiniCPM-Llama3-V 2.5的事件。Llama3-V项目的模型架构、代码和配置文件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变量名不同。 一名网友在GitHub上揭发此事后,斯坦福团队迅速删除了相关项目页面,试图掩盖事实。面壁智能团队随后展开调查,发现Llama3-V在多个未公开的特征上与MiniCPM-Llama3-V 2.5表现出高度相似,证实了抄袭行为。 量子位 关注频道 @ZaiHuaPd 频道爆料 @ZaiHuabot
Показать все...
#负面 #抄袭 #AI #大模型 #斯坦福 #清华 #MiniCPM-Llama3-V 2.5 #Llama3-V 凡中国所有的,外国也都有。
Показать все...
#负面 #字节跳动 #AI #豆包 #稀土掘金 #搜索 #SEO #内容农场 好死!傻逼东西终于没了(虽然ublacklist屏蔽了,但起码没继续作恶,比如URL混淆成正常内容之类的
Показать все...
Фото недоступноПоказать в Telegram
字节旗下AI助手豆包放弃SEO农场污染谷歌 下线超过2000万条垃圾内容 由于谷歌目前几乎放弃了中文搜索的算法优化,豆包利用这点在短短几天内生成了超过 2000 万条内容并让谷歌收录。字节的这种做法也引起了大量批评,为了节省时间不少谷歌中文搜索用户屏蔽了字节的这些网站,现在豆包已经放弃了这种内容农场策略,下线了垃圾内容。 补充:开发者社区稀土掘金也放弃 SEO 农场污染谷歌搜索 蓝点网 关注频道 @ZaiHuaPd 频道爆料 @ZaiHuabot
Показать все...
#邮件 #GFW #安全 #网络 原来干扰的这么多吗,邮件的应用层协议原来也会干扰,不过也确实最初的应用层协议啥的根本没太考虑安全性问题
Показать все...
aaazzzaaazzzaaazzzaaazzzaaazzz 2006年10月,一些向境外发出的电子邮件会被退信,而接收方会收到「aaazzzaaazzzaaazzzaaazzzaaazzz」内容的空白邮件。在检查邮件服务器日志后,有人发现是中间人返回了退信通知,并给窜改邮件内容。而这个中间人就是 GFW。 不过此问题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几小时,所以后续记录较少。但是 2007年7月,此问题持续多日困扰着人们,于是 TOM163 邮箱、中国万网企业邮局等电子邮箱服务商,都发布相关公告。 TOM163 邮箱的说法是「国家主干网与国际线路连接不稳定」,但没有说到关键点。万网同样没有指出关键点,但至少给出了意味深长的「未知的技术问题」。 GFW 修改内容为 a28z,也许有些多此一举,应该可以无感知的单纯拦截邮件。并且为什么是 a28z,这可能是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吧。 ggame
Показать все...
#广义 #DNS #启动器 #AI #Wikipedia #Google #搜索引擎 #社区 DNS作为一种映射关系推广成启动器的概念多少还是有些意想不到呢,Wikipedia的这种特性我之前偶尔也发现了 也越发觉得Google不是万能的,无法准确的描述和找到真正想要的,有时候还不如高质量的社区,不过现在AI也能部分替代了,逐步转向为多搜索引擎和AI搜索问答结合
Показать все...
广义的 DNS DNS 被比喻为互联网的电话簿,因为 IP 地址难以被记住,所以互联网设计者开发了 DNS(域名系统),用人类可读的域名导航二进制 IP。 虽然有 DNS 这本电话簿,但是在不清楚域名的情况下,还是没法前往各种网站。这时 网站导航 承担了电话簿的职责,比如知名的 hao1232345。 之后网站导航不再流行,也许是因为好用的网站只要记住几个就足够。而能自定义网站卡片的默认标签页,以及搜索引擎成为了更方便的导航。后者输入网站名称,排名第一的往往就是官网,所以有玩笑说 Google 成为了各种网站的启动器。 不过有一些网站,比如存在版权问题的 Sci-Hub,其域名曾多次变化。这时就需要能动态更新域名的工具了,比如 Google 与 Wikipedia。不过搜索并点击会比较麻烦,于是有人开发了浏览器扩展,简化了操作。 DNS over Wikipedia,正如其名,这是把 Wikipedia 当作 DNS 的浏览器扩展。在地址栏输入 sci-hub.idk/,扩展会自动检查 sci-hub 维基条目的信息框(infobox),然后访问其中的链接。非常有创意的扩展,实现了众包的域名系统。 附言:.idk 不是 IANA 的顶级域名,所以在地址栏输入 sci-hub.idk 只会搜索。添加斜杠才能让浏览器识别为链接。Firefox 可以自定义需要的顶级域名,只需要在 about:config 中添加 browser.fixup.domainsuffixwhitelist.idk = true 即可。 附言 2:有篇 研究浏览器书签的论文,发现绝大多数人没有使用书签的习惯,也许浏览器书签是是比较失败的设计吧。 浏览器扩展来自 Banboo 的发现 | #杂谈
Показать вс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