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

Utilizamos cookies para mejorar tu experiencia de navegación. Al hacer clic en "Aceptar todo", aceptas el uso de cookies.

avatar

中華民國(大陸)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囬歸中華正統傅承,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實現還政於民,還權於民,還地於民,還財於民。重建拥有民主,自由,人權,法制,共和,憲政,聯邦,新的中的華民國。备注:1此為官方平臺。2本平臺https://t.me/ROC1912。 3討論區https://t.me/wufan2019。 4備用區https://t.me/chinaroc1912。5資訊平臺https://t.me/wufan2020

Mostrar más
Publicaciones publicitarias
468
Suscriptores
+324 horas
+57 días
+1630 días
Distribuciones de tiempo de publicación

Carga de datos en curso...

Find out who reads your channel

This graph will show you who besides your subscribers reads your channel and learn about other sources of traffic.
Views Sources
Análisis de publicación
MensajesVistas
Acciones
Ver dinámicas
01
http://youtube.com/post/UgkxdXosxcpLNT6Eu8puS8l6SZ6wrhr08vyQ?si=vGoAMkQ2lmkJU2q6
191Loading...
02
中国海警新规即将生效,菲国民众到中国使领馆抗议示威 2024年6月14日 23:21 木风 菲律宾渔民和活动人士在中国驻马卡蒂领事馆前抗议中国海警执法新规。(2024年6月14日) 评论 (9) 华盛顿 — 中国海警执法新规将在本周六(6月15日)开始生效。菲律宾民众对此极为愤怒。他们尤其反对新规中有关条款授权中国海警船可以对那些“擅自”进入中国所认定的“中国海域”的外国人实施扣押,最多可达60天。 香港南华早报周五报道说,菲律宾反对派和渔民团体周五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中国大使馆外面举行抗议示威,他们毁掉了贴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画像的硬纸板,表达他们的愤怒。 菲律宾反对党“国家第一党(Bayan Muna)”秘书长蒙·帕拉蒂诺(Mong Palatino)表示,抗议者谴责他们所说的中国在西菲律宾海(菲律宾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毫无依据的行动”。 报道引用帕拉蒂诺的话说,“渔民们和菲律宾人将蔑视这条命令。”“中国才应当承担‘擅自闯入”的责任,”他说。 在中国驻马卡蒂(Makati)领事馆外,前国家第一党代表泰迪·卡西尼奥(Teddy Casiño)表示,示威者敦促中国重新考虑其海警执法新规。 卡西尼奥说,“我们在这里谴责中国掠夺我们领土的最新行动。” 中国海警局最近公布的海警新规的正式名称是《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这是中国当局为实施2021年发布的海警法而制定的具体执法措施。新规允许中国海警船可以向外国船只开火,并可以扣押“擅自闯入”中国划定的“中国水域”的外国人,并可以扣留最多六十天。 靠近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中国称黄岩岛)的三描礼士(Zambales)省马辛洛克镇(Masinloc)的新马辛洛克渔民协会领导人莱昂纳多·夸雷斯马 (Leonardo Cuaresma) 向媒体表示,他的社区将继续在传统渔场进行作业。 夸雷斯马警告说,中国如果伤害或者扣押一名菲律宾渔民,他们就会绑架十名中国人。“如果这就是他们(中国)希望的,菲律宾这里可是有许多中国人。”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5月29日表示,中国方面公布的所谓新规将会引起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令人担忧”。“这个新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公民遭到扣押,这不一样。这是一种局势升级。” 马科斯表示,菲律宾方面“将通过各种方式与中国接触,阻止这种侵略性的行为”,并允许菲律宾渔民继续在南中国海捕鱼。马科斯说,如果这种侵略性的行动得到管控,“那么我们就能够以和平方式开展我们的各种正常活动了。” 菲律宾外交部也对中国的海警新规进行了谴责,称如果中国海警船依据这条法规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抓捕菲律宾人,中国就“直接违反了国际法”。 菲外交部指出,“一个国家的国内法不得在他国领土、海域或者管辖范围内使用和执行,不得侵犯其他主权国家根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和权益。” 资料照:中国海岸警卫队船只在南中国海阻止菲律宾的供给船行驶。(2024年5月4日) 去年以来,中国不断骚扰菲律宾在沿海附近水域运输后勤和人道物资的行动,加剧了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中国海警船对菲律宾船使用高压水枪进行攻击,还故意对它们进行冲撞。中国海警船的暴力行为屡屡受到马尼拉和国际社会的谴责。 专家们认为,中国海警新规授权海警部队可以在公海上扣押外国人,这将进一步加剧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 日经亚洲引用菲律宾战略与国际研究所(Stratbase ADR Institute)总裁丁多·曼希特(Dindo Manhit)的话说,中国的新法规增加了“封锁和延误”的可能性,从而使菲律宾向离岛运送后勤物资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 曼希特强调,“最近发生的事件,例如对菲律宾船只的撞击和扣押菲律宾运送的食品等做法都显示出发生危险对抗的可能性。”“威胁到菲律宾渔民的生计,妨碍到菲律宾军方向位于西菲律宾海的离岛运送后勤和人道物资的行动。” 除了菲律宾之外,越南、台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是南中国海的声索国。去年八月,中国发布了基于所谓“十段线”的“标准地图”,引起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十段线无视相关国家的合理主权要求,将几乎整个南中国海都划入中国的版图。 纽约风险情报咨询公司Rane的亚太分析师内特·菲施勒(Nate Fischler)指出,中国公布的这个规定将“增加”南中国海的海事冲突的机率。 日经亚洲引用菲施勒的话说,“中国可以用这条法律针对它所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中的任何地方,这就意味着与中国发生海事纠纷的任何其它区域参与者,比如越南和台湾,都会发现自己的船只被锁定,船员被扣押。” https://www.voachinese.com/a/south-china-sea-philippine-fishermen-protest-against-new-rule-for-coastguard-arrest-20240614/7655894.html
120Loading...
03
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并遭定罪的美国科学家可能将获港大聘任 2024年6月16日 17:49 美国之音 资料照:哈佛大学化学教授利伯抵达波士顿一家联邦法院。(2021年12月14日) 评论 (10) 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美国知名纳米科学家、前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下个月将访问香港。他将在香港大学演讲,并与该校讨论可能的教职任命。 美国《化学化工新闻》(C&EN)周刊引述一份缓刑监督官提交的文件指出,利伯请求获得许可,将在7月前往中国6天,“讨论香港大学可能的教职任命,并向师生发表科学演讲。” 利伯于2023年2月从哈佛大学退休。 现年65岁的利伯原为哈佛大学化学和生化系主任,也是研究纳米材料的顶级专家。美国联邦政府在2020年1月逮捕了利伯,并指控他向美国政府说谎,称他隐瞒与中国武汉理工大学的关系并接受中国政府的报酬。 利伯于2020年7月被正式起诉。检方在法庭上指责利伯为了维护自己的职业和声誉,刻意隐瞒了他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事实。 2008年起,中国通过政府资助的“千人计划”招聘国外培养的精英科学家。一些科学家被指盗取美国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或在领取美国政府研究资助的情况下没有申报也为中国服务。 检察官说,参加计划本身不是罪行,但利伯就他的参与问题向当局撒了谎,触犯了法律。 根据检方陈述,武汉理工大学每个月向利伯最高支付5万美元薪水外加15万8000美元的生活费,其中薪水的一半用现金支付,另一半向一个中国银行账户付款。但利伯在2013年和2014年的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中没有包括这些薪水,也没有报告这个银行账户。 2021年12月,波士顿一个联邦陪审团判定利伯向当局提供虚假证词、虚报联邦所得税并未能报告一个中国银行账户的控罪成立。 当时,中国政府出面为中国的国际科技交流计划作出辩护,称“中国对外人才交流合作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通行做法并无本质区别。” 2023年4月,利伯被判处罚款和2年监督释放。前6个月,利伯被软禁在家中,上周,法官批准了利伯前往中国的请求。利伯的律师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利伯是美国司法部“中国倡议”计划实施以后,遭逮捕、起诉和定罪的最著名的美国科学家,该计划是特朗普政府为阻止中国窃取商业机密而采取的“严打”举措。 该计划备受争议,遭批评形成一种针对华裔的恐惧文化。在好几起针对大学校园中亚裔教授的起诉失败后,美国政府于2022年修订了计划,将“中国倡议”这个名称取消。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related-nanoscientist-plans-to-talk-with-university-of-hong-kong-20240616/7657843.html
60Loading...
04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万维读者网 生活小课堂 2024-06-14 18:29 关于外星生命的讨论自古至今从未停歇,但真实存在的证据却一直未能找到。科学界对此持续保持开放态度,最近,来自英国的专家宣称观察到一个“绿色”的巨人,高达200米,漂浮在距离国际空间站35万公里的地方。那么,这个所谓的“绿巨人”会是外星生命吗? 一、探索外星生命的传说 自从人类开始设想外星生命的可能性,便一直在搜寻其踪迹。有人质疑,为何外星生命会关注到地球?我们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但也有观点认为,如果宇宙中存在比人类更智慧的生命体,他们同样可能具备探索的欲望和敏锐的观察力。 然而,我们对外星人的生活方式了解甚少。科学家们基于假设来推测外星生命的生活形态,但这并不一定反映其真实情况。在当前科技水平下,人类还无法准确判断外星文明的存在形式。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寻找外星生命留下的遗迹来证明其存在,这种方式被称为“探测”。 不过,人类的科技发展尚不足以覆盖广阔的宇宙。即便科技大幅进步,面对庞大的宇宙和无数星球,寻找外星生命仍是巨大挑战。因此,外星生命的存在与否仍是一个谜。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未停止对外星文明的探索。 关于之前提到的“绿巨人”,专家们最初的发现后来被证实是一种“光学现象”,并非真正的外星生命。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二、宇宙中外星文明的数量 确定宇宙中有多少外星文明是困难的,因为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还很有限。尽管我们只能基于假设进行推测,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宇宙中确实存在一种外星生命——我们自己。至于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文明,目前还无法确定。 考虑到现有的科技水平,人类已经在进行外星文明的探索工作,尽管进展缓慢。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之一是“天眼”项目,虽然目前还未有重大发现,但我们坚信终将取得成果。此外,人类向宇宙发送电波也是一种探测手段,但这种做法也伴随着风险。因为担心外星文明可能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科学家们提出应谨慎对待这一活动。 美国在这方面的态度更为积极,因为他们相信自身国力的强大足以应对任何挑战。他们向外太空发送包含人类基本信息和重要图片的电波,希望与外星生命建立联系。然而,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每天都有许多科学家为人类的未来不懈努力着。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三、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的相遇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能与外星文明取得联系,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两者能否和平共处还是会发生冲突?这个问题让人迷茫,因为我们不了解宇宙的奥秘。也许人类和外星文明能够互相尊重,但也可能发生冲突,毕竟道德观念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分歧。 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历史上做过许多有害的事情,我们无法假设外星文明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外星文明一定会与人类友好相处,而且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外星文明的科技不如人类是危险的。这肯定会给地球文明带来威胁。 但这是否属实呢?有科学家认为,只要人类能与外星文明和平接触,就能从中获得更多智慧,推动科技和文明的进步。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外星人的消息,更别提和平接触了。所以让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给未来的探索吧。 结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是否能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相信地球上的科学家们会一直努力探索。我们只需要在地球上好好生活,对自己的家园负责。 https://m.creaders.net/news/page/1265987
270Loading...
05
Media files
160Loading...
06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万维读者网 生活小课堂 2024-06-14 18:29 关于外星生命的讨论自古至今从未停歇,但真实存在的证据却一直未能找到。科学界对此持续保持开放态度,最近,来自英国的专家宣称观察到一个“绿色”的巨人,高达200米,漂浮在距离国际空间站35万公里的地方。那么,这个所谓的“绿巨人”会是外星生命吗? 一、探索外星生命的传说 自从人类开始设想外星生命的可能性,便一直在搜寻其踪迹。有人质疑,为何外星生命会关注到地球?我们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但也有观点认为,如果宇宙中存在比人类更智慧的生命体,他们同样可能具备探索的欲望和敏锐的观察力。 然而,我们对外星人的生活方式了解甚少。科学家们基于假设来推测外星生命的生活形态,但这并不一定反映其真实情况。在当前科技水平下,人类还无法准确判断外星文明的存在形式。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寻找外星生命留下的遗迹来证明其存在,这种方式被称为“探测”。 不过,人类的科技发展尚不足以覆盖广阔的宇宙。即便科技大幅进步,面对庞大的宇宙和无数星球,寻找外星生命仍是巨大挑战。因此,外星生命的存在与否仍是一个谜。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未停止对外星文明的探索。 关于之前提到的“绿巨人”,专家们最初的发现后来被证实是一种“光学现象”,并非真正的外星生命。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二、宇宙中外星文明的数量 确定宇宙中有多少外星文明是困难的,因为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还很有限。尽管我们只能基于假设进行推测,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宇宙中确实存在一种外星生命——我们自己。至于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文明,目前还无法确定。 考虑到现有的科技水平,人类已经在进行外星文明的探索工作,尽管进展缓慢。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之一是“天眼”项目,虽然目前还未有重大发现,但我们坚信终将取得成果。此外,人类向宇宙发送电波也是一种探测手段,但这种做法也伴随着风险。因为担心外星文明可能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科学家们提出应谨慎对待这一活动。 美国在这方面的态度更为积极,因为他们相信自身国力的强大足以应对任何挑战。他们向外太空发送包含人类基本信息和重要图片的电波,希望与外星生命建立联系。然而,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每天都有许多科学家为人类的未来不懈努力着。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三、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的相遇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能与外星文明取得联系,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两者能否和平共处还是会发生冲突?这个问题让人迷茫,因为我们不了解宇宙的奥秘。也许人类和外星文明能够互相尊重,但也可能发生冲突,毕竟道德观念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分歧。 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历史上做过许多有害的事情,我们无法假设外星文明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外星文明一定会与人类友好相处,而且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外星文明的科技不如人类是危险的。这肯定会给地球文明带来威胁。 但这是否属实呢?有科学家认为,只要人类能与外星文明和平接触,就能从中获得更多智慧,推动科技和文明的进步。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外星人的消息,更别提和平接触了。所以让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给未来的探索吧。 结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是否能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相信地球上的科学家们会一直努力探索。我们只需要在地球上好好生活,对自己的家园负责。
140Loading...
07
美国已不是世界老大 STEPHEN WERTHEIM 2024年6月13日 DEBORA SZPILMAN 特朗普执政四年后,拜登理应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按照华盛顿的许多传统标准来看,他的确做到了。他预料到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巧妙地召集北约抗俄。在亚洲,他巩固了旧联盟,建立了新联盟,并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势头。在以色列遭受攻击后,他设法在支持它的同时避免了全面的地区战争。 然而,全球领导力不仅仅在于支持朋友和击退敌人。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能保持领先地位,还能解决问题、激发信心。向世界展示这样的领导力,特朗普连装都懒得装。然而恰恰因为大多数美国官员也是这样做的,美国今日的国力处境才格外令人震惊。在冷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像一个世界领袖,更像是一个派系的头目——沦落到捍卫自己偏爱的一方,对抗日益团结起来的对手,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观望,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还认为自己是老大。 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一种熟悉的兴奋感传遍了华盛顿。经过几十年可疑的战争撺掇行为,美国将再次成为全球好人,联合世界抵制克里姆林宫对法律和秩序的公然侮辱。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白宫在战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促成了乌克兰的防御,组织盟国的援助,并为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说俄罗斯为其入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这场冲突也给美国带来了战略方面的挫折。 美国现在必须与莫斯科这个愤愤不平、不可预测的核对手抗衡。更糟糕的是,中国、伊朗和朝鲜已经开始抱团,为俄罗斯的战争努力提供补给,抵制它们所谓的美国全球霸权。事实证明,这种反美同盟已经强大到足以减缓西方对乌克兰援助的效力,而且也正在增加美国维持军事主导地位的成本。俄罗斯直接与六个美国有条约保卫义务的国家接壤。与此同时,五角大楼正在为中国入侵台湾做准备。说美国处于劣势倒还不至于。但的确是捉襟见肘了。 而其他国家也没有纷纷涌向美国一边。大多数国家对俄罗斯的侵略和西方的反应都提出了批评,各打五十大板。对此拜登也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他将这场冲突形容为“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战争”,几乎看不到他有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和平,他似乎是在要求其他国家加入一场没完没了的斗争。除了美国的盟友之外,几乎没有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如果中国攻击台湾,孤立中国将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自2022年以来,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看法实际上有所改善。 加沙战争来得非常不是时候,拜登对这场灾难的回应是全力投入。他迅即承诺支持以色列无情的军事行动,而不是把以色列找到一个保护平民的战略作为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拜登选择跟随而不是引领,只能在自我设定的旁观者位置上对以色列的行为表达不满。在一场决定性的冲突中,美国居然做到了既软弱又专横。美国在声誉和安全方面付出的代价才刚刚开始显现。 不久前,美国还曾试图在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进行斡旋,提出双方都可能接受的条件。它利用外交手段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并鼓励沙特人与伊朗对手“比邻而居”(奥巴马语)。现在,拜登政府显然只想巩固一个反伊朗集团。作为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回报,拜登政府试图通过条约承诺用美国的军事力量保卫沙特王国。如果这项协议得以实现,给中东带来和平与稳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使美国进一步卷入地区暴力的可能性却大增。 问题的一部分在于总统倾向于过度认同美国的合作伙伴。在是否寻求和平谈判的问题上,他听从了乌克兰的意见,并避免与乌克兰不可妥协的战争目标相抵触。他在公开怀疑以色列的战争计划的同时,又加快对以色列的援助。拜登还四次放话要保卫台湾,超过了美国官方为该岛提供武器支持但不一定为其而战的承诺。他的前任们并非总是如此一边倒,在美国是否会为台湾而战问题上一直奉行“战略模糊”。 然而,拜登的直觉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已经酝酿了几十年的错误。冷战结束后,美国决策者将全球领导地位与军事优势混为一谈。美国当时确实牢牢掌握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它可以放心地扩大军事影响力,而不会遭到主要国家的致命反击。“世界不再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克林顿在1997年宣称,那一年他在大张旗鼓地支持北约东扩。“相反,现在我们正在与曾经的对手国家建立联系。” 但建立关系从未消除对彼此的怀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继续高度重视自己的全球主导地位。历届政府扩大了美国的联盟,频繁发动战争,旨在传播自由民主,希望潜在的竞争对手能够接受他们在美国秩序中的命运。如今,这种天真的期待已经不复存在,但主导地位的条件反射依然存在。美国继续扩张到更远的地方,却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这反过来又引诱华盛顿加倍努力,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后退。这是一场失败的游戏,美国人将不得不冒更大的风险,花更多的钱来继续玩下去。 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为了重新获得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应向一个疑虑重重的世界表明,它希望实现和平,建立复原力,而不仅仅是让敌人失血或支持盟友。这意味着支持乌克兰,但也要同样努力地在谈判桌上结束战争——并逐渐减小自己在北约中的角色,坚持让欧洲领导自己的防务。拜登总统最近就加沙停火提出的提议值得赞赏,但该提议没有威胁说如果以色列拒绝停火,将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 从欧洲和中东撤退将改善美国在亚洲的参与,而美国在该地区的参与是最为重要的。这将澄清美国的目的不是如北京宣传的那样追求霸权,而是阻止中国建立自己的亚洲霸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中国继续崛起,美国也可以在印太地区成为自信的领导者。今天的中国还远没有能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整个地区,即使冒极端风险夺取台湾也不能让它做到这一点。 当然,这一切都不会容易。但比较一下其他的选项。只领导世界的一个派系会让美国成为一个焦虑的跟随者。这让美国人在中东、欧洲和亚洲永远处于战争的边缘,担心任何一个地方的失利都将在所有地方引发连锁反应。然而,把如此多的全球安全押在一个国家过度承诺的意愿上,才是真正危险的事情。真正的领导者知道何时为他人腾出空间。 Stephen Wertheim (@stephenwertheim) 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治国方略项目的高级研究员。他著有《明天,世界:美国全球霸权的诞生》(“Tomorrow, the World: The Birth of U.S. Global Supremacy”)。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40613/america-leadership-gaza-ukraine/
60Loading...
08
從繪圖晶片到AI晶片,黃仁勳幫台灣建構的半導體國防! 藏紅花 / 思想坦克 2024 年 6 月 12 日 對九零年代念電機系的朋友來說,擁一張有NVIDIA的顯卡來玩遊戲,是夢寐以求的夢想。而CPU當然是INTEL為霸主,若是沒那麼多的預算,就只能考慮AMD的CPU,雖然效能沒那麼好,但是主打CP值高,作為第二名的選擇,AMD在學生和小資族群中仍然有其魅力,即便後來AMD吃下ATI,切入顯卡領域,但在效能及品牌忠誠度上,仍落後NVIDIA。 NVIDIA先在顯卡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從以上的背景敘述,大略可以得到幾個重點,第一,過去在顯示卡市場中,專注在顯卡的NVIDIA處於霸主地位,第二,AMD不論是在CPU市場或是顯卡領域,都無法超越第一名的INTEL和NVIDIA,如今來到AI晶片的新藍海,眼看NVIDIA的「兆元皮衣男」黃仁勳在台颳起一陣旋風,搶產能也搶眼球,AMD的蘇姿丰儘管後腳立馬跟進,仍難望其項背,這場AI大戰,目前是NVIDIA獨領風騷。 要瞭解NVIDIA和AMD這兩家對人類未來AI有強大影響力的公司三十年來的競合關係,得先從早期的電腦遊戲開始說起。九零年代的遊戲,從2D進入3D,需要強大的圖形加速處理器,NVIDIA看準這個市場,和ATI(後來被AMD收購)先後推出不同產品,儘管效能不相上下,但NVIDIA很早就深諳「團體作戰」的道理。 為了打敗競爭對手,黃仁勳找來霸主微軟合作,推動標準繪圖介面,用來對抗ATI的產品,最終取得大部分遊戲業者支持,成功取代ATI成為新主流。從這個策略就看得出,黃仁勳的行銷策略靈活,他先找微軟推動「標準繪圖介面」,換言之就是自己建立繪圖的度量衡標準,接下來遊說搶攻最需要繪圖晶片的遊戲廠商,讓他們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果然成功擊退競爭對手,接下來的比特幣挖礦熱潮,更讓NVIDIA賺得滿坑滿谷。 但另一方面,一直是老二的AMD就沒這麼幸運,AMD買下ATI後,原本打的如意算盤是,直接透過收購取得ATI足以和當INTEL抗衡的 GPU 及晶片組等技術,並推出圖形性能一流的 APU 產品。但沒想到INTEL技高一籌,竟然推出劃世代的Intel Core 2 Duo,取得市場領先地位。更可惜的是,AMD自收購ATI後,就掉入了錢坑,最終被迫分拆Flash及晶片製造業務,將晶圓製造廠獨立出去,成為今天的GlobalFoundries,至此之後,AMD要製造晶片,得靠台積電這樣的代工廠,和別的IC設計大廠一起排排坐搶產能。 由繪圖世界再擴展,NVIDIA和AMD的戰役更精采 你以為這兩家公司的競爭就這樣結束了嗎?其實還沒完,第一回合的顯卡市場結束後,時序進入21世紀,黃仁勳的視角更多元化,從繪圖晶片的世界擴展出去,NVIDIA推出許多衍生的運算產品,比如說通用運算加速晶片、汽車自動駕駛晶片、手機晶片等等,雖然這些嘗試並不是每樣都成功,但他靈活的市場操作手段和靈敏的嗅覺,也確保了其後他創造NVIDIA的技術生態優勢,也為後來的AI產品奠定基礎。 就在AMD深陷併購ATI的泥淖中時,2006年,黃仁勳就已經推出了CUDA平台,使其GPU具備通用計算能力,希望所有開發人員,都在CUDA平台的基礎上做研發,簡單來說,有點類似開放原始碼的概念,讓各路高手都以此作為開發的基礎平台。 CUDA是(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的簡稱,這個運算平台和程式設計模型。它讓開發人員可以將計算密集型工作交由GPU來執行,充分利用GPU的高度平行運算能力,加速各種複雜的運算任務,例如科學計算、機器學習、資料分析等。CUDA平台是劃時代的產物,除了前述的計算分析,它還能推動現今最需要的複雜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顯著提升圖形生成和渲染的速度,最重要的是,它就是進入AI領域的門檻! 在AI領域,CUDA是驅動深度學習技術不斷突破的強大引擎。CUDA充分釋放了GPU的極高並行運算能力,大幅加速了AI模型訓練的速度,有效解決了傳統CPU在處理大量數據和高運算負載時的瓶頸問題。CUDA專為AI工作量身打造的Tensor Core,讓矩陣運算的效能再次大幅提升,使複雜模型訓練易如反掌。CUDA強勁的加速能力,現今GPT-3等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才能出現在世人眼前。 憑藉著CUDA,黃仁勳順利由繪圖晶片教父成為AI教父 也正因為有了CUDA,黃仁勳順利從繪圖晶片教父搖身一變成為AI教父,這都歸功於他腦袋中深植的「標準平台」概念。在繪圖晶片大戰的時代,他知道自己的實力不足以建立標準規格,因此和微軟合作,建構繪圖介面標準,等到時機成熟,他立刻建構自己的CUDA平台,所有的工程師都得在這個平台上研發作業,這樣的遠見,不是一個只會作研發的工程師可以達成。 反觀AMD,在這波AI浪潮下,只能急起直追,因為比起其他的產品線,根據分析師預估,2024年AI晶片的銷售額僅有400億美元,到了三年後將會成長十倍,來到4000億美元,這是一個人人都想搶的大餅,不能只有NVIDIA獨領風騷,在南韓都想分一杯羹的情況下,AMD只能前進,不能回頭。 看看NVIDIA的歷史軌跡,蘇姿丰要追上NVIDIA,她採取的是「砸大錢」、「找合作伙伴」兩個方法並行。首先。儘管規模不如輝達,但AMD每年的研發支出接近60億美元,與輝達一樣。AMD以樂高拼積木式手法套用到GPU,靠著將十幾個「小晶片」(chiplet)組合成一個晶片,提高處理速度的方法見效,去年十二月,ChatGPT製造商Open AI就表示使用MI300進行部分模型訓練。 在仿效NVIDIA當年找微軟合作的方式上,AMD去年十二月宣布與包括兩大網路設備製造商博通(Broadcom)和思科(Cisco)在內的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支持一個名為Ultra Ethernet Consortium(UEC)的晶片到晶片開源通訊倡議,要作為輝達提倡的InfiniBand的替代方案,蘇姿丰一連串的下猛藥,就是希望在黃仁勳的CUDA平台之外,大家還能夠擁有第二個選擇。出於蘇姿丰一直傳達分散風險的說法,微軟和Meta已經宣布,計劃在資料中心使用AMD的GPU。 NVIDIA和AMD互競激勵,遠遠把三星拋在腦後 儘管在AI的競爭市場上,NVIDIA和AMD互相競爭,互相激勵,互相驅動,帶動整體AI晶片發展更迅速。NVIDIA的CUDA平台,也促使AMD加速推動其ROCm等技術的發展和其他伙伴的合作,儘管短時間內AMD不可能超過NVIDIA在AI晶片的霸主地位,目前,Nvidia無疑是AI晶片市場的龍頭,擁有接近90%的市占率,幾乎壟斷了整個AI運算資源,而且幾乎仰賴台積電製造。要知道即使如今幾乎壟斷高階晶片製造的TSMC,也只佔了全球66% 的市場份額。因此,90% 的市佔率實在極為驚人。當然,更令人振奮的是,他們兩家都已經將韓國三星拋諸腦後。 當韓媒詢問黃仁勳「南韓難道不具吸引力嗎?三星也能成為輝達的合作夥伴?」黃仁勳邊吃三明治邊回應,「這不是很難回答的問題,輝達正在等待三星通過測試。而三星和SK海力士是出色的記憶體合作夥伴,僅此而已。」也就是說,韓國的程度,就只有「記憶體」而已,這光是這句話,就該讓汲汲耕耘頃國家全力發展半導體的韓國跳腳不已。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在黃仁勳訪台短短十五天的皮衣旋風裡,台灣人應該看到的不應該只是他的美食和台語,而是我們過去從李國鼎時代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前總統馬英九任內,茂德破產、力晶下市,紫光的趙偉國來台發下豪語,他全部都要收買,連台積電都要併,所幸後來蔡英文當選,中資買台灣半導體產業沒有闖關成功,儘管竹北的台元園區不斷有中資企圖以高薪挖角竹科的半導體人才。 AI市場台灣有不可或缺角色,不可懈怠 但近年調查局抓的緊,加上紫光破產,中國自身難保,未來的AI時代,台灣必定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過去得靠船堅砲利才能抵禦敵人的時代已然過去,「武器國防」到「半導體國防」,台灣人需要的是對自己有信心,台灣有事,不是日本有事,而是全世界未來的AI世界都有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政治國會幕僚 ——网友推荐 https://tw.news.yahoo.com/%E5%BE%9E%E7%B9%AA%E5%9C%96%E6%99%B6%E7%89%87%E5%88%B0ai%E6%99%B6%E7%89%87%EF%BC%8C%E9%BB%83%E4%BB%81%E5%8B%B3%E5%B9%AB%E5%8F%B0%E7%81%A3%E5%BB%BA%E6%A7%8B%E7%9A%84%E5%8D%8A%E5%B0%8E%E9%AB%94%E5%9C%8B%E9%98%B2%EF%BC%81-230058799.html
70Loading...
09
AI武器陆海空齐发 “智能杀人” 限制协议困难重重 2024年6月13日 18:16 黄丽玲 资料照:中国珠海国际空展上展示的CH-817 小型攻击无人机。(2021年9月29日) 评论 (8) 台北 — 七国集团(G7)据传本周(6月13-15日)召开的元首峰会,将制定军用人工智能(AI)的开发和使用规则。不过,这套西方主导的规范对中、俄等军事大国几乎不具约束力,恐怕才是最大的隐忧,尤其中俄就连美国推动的“负责任使用军用AI”方案都拒绝签署。在此前提下,观察人士说,各国野蛮扩张AI军武的风险恐加剧。他们还形容,致命性AI军武的开发一如回到了原子弹发明前的“奥本海默时刻”,限武协议刻不容缓。 时隔8个月,去年底还在杭州亚运田径场搬运铁饼的“呆萌”机器狗已背上机关枪,加入中柬5月底“金龙2024”的联合军演,成为解放军执行侦察和突击任务的战犬。 资料照:在柬埔寨金边北部举行的中柬“金龙”联合军演举行之前,中国军人(右)在检验机器狗。(2024年5月16日) 请同时参阅: 中国秀巷战机器狗威吓台湾,军事专家:战场实用性待商榷 呆萌机器狗化身AI杀人疯狗? 分析人士说,或许“深藏不露”,解放军的这款机器战犬仍由人工遥控,智能程度属“弱AI”等级。但未来若搭配高算力AI或人脸辨识等感知侦测器,其智能程度要进阶到“强AI”并非难事,亦即给予简单指令,如“未配戴解放军徽即敌军”, 机器犬或可自动辨识并执行歼敌任务,变成杀人疯狗。 全球顶尖AI专家、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的AI首席科学家托比·沃尔什(Toby Walsh)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就说,自动武器要提升智能程度不难,可能仅在弹指间。 沃尔什说:“要将原本由人类控制的半自动武器系统改为无人化,是件简单的事,或仅须改几行程序码就做得到。” 他说,AI若用在军事防御系统救人是桩美事,但用在失序杀人绝对是作恶。 沃尔什说:“这(AI杀人武器)不是好的发展,将加剧大屠杀,也无助于让我们以更人道的方式来作战或解决争端。” 凸显人工智能(AI)潜在安全风险的图像。 请同时参阅: 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人类?看美中欧如何给AI加“护栏” 超级AI军武造就自主杀人机器? 分析人士说,军用AI的最高等级是“超级AI”,这类搭配类神经网络之机器深度学习的极端运用,或可让武器交由机器自主控制,摇身一变为所谓的“致命性自主武器(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 LAWS)”。 虽然这类“致命性自主武器”“杀人机器”看似只存在科幻电影中,但有一派人士认为,其成真的概率或仅在5-10年后,届时,若超级AI军武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后果不堪想像。 虽然各国目前都坚称无意开发“致命性自主武器”,但沃尔什担心,各国扩张进度不一所带来的不确定恐加剧AI军备竞赛,尤其在AI和军事领域激烈竞争的美中两大强权。 沃尔什说:“就许多面向而言,这种透明度的缺乏可能带来比冷战时期更危险的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此时可比拟为‘奥本海默时刻’,当年(美苏)两大冷战对峙国进入核武竞赛。如今,一场类似的(美中)军备竞赛可能正在我们眼前展开。” 奥本海默是美国“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虽享有“原子弹之父”的美誉,但其主导的两颗原子弹于二战时给日本人带来死伤后,让他开始反思并呼吁限制核武,也极力反对各国的核武军备竞赛。 资料照片:人工智能驾驶的美国空军F-16战斗机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2024年5月2日) 请同时参阅: 美国在战斗机和导航中使用人工智能,保持领先于中国 美中AI军武竞争激烈 美国是AI大国,对军用AI的运用自是超前,例如,美国军援乌克兰的攻击型无人机中,就具有人脸辨识的功能,号称可锁定俄军将领,执行精准的斩首或自杀任务。 美国去年8月还拨款10亿美元,启动“复制者”计划,要在未来两年内部署数千个AI无人作战系统,如无人水面航行器、无人机系统和反无人机系统、及“弹簧刀-600”巡飞弹等。 相较于美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7年宣示“军事智能化”战略以来,解放军开发AI军武近7年来的进度虽隐密,但也展现长足潜力。 根据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高级副研究员埃尔莎·卡尼亚(Elsa B. Kania)于2020年的统整,中国对AI武器的开发几近陆海空军、甚至火箭军齐发,例如,火箭军的AI导弹宣称发射后、仍可以即时控制的智能功能;而空军的“翼龙”无人机系列也已成熟至可以销往巴基斯坦、缅甸和中东等国。至于陆军的机器人、无人地面军车及海军的“海蜥蜴”两栖无人艇、自动化潜艇等都有助于强化中国的战力。 不过,卡尼亚也于报告中质疑,中国发展AI武器仍受限于高科技人才和工程设计经验不足等短板,让外界难以确认中国AI军武的真正实力。 另外,各界认为,美国近年对华祭出高阶AI芯片的禁令也对解放军发展AI武器具有“卡脖子”的效果。但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的沃尔什持不同看法,他担心,美国禁令恐效果有限,反刺激中国自主发展芯片产业。他说,一如二战前后,美国的原子弹制造优势是很难维持的,中国就像当年发展核弹的苏联,或在AI发展还做不到弯道超车,但快速追赶上来并非不可能。 一名乌克兰军人在飞近前线之前检查与“吸血鬼”攻击无人机的连接 AI武器短板:续航、定位和通讯力 针对AI武器的短板,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綉雯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其续航力、定位和通讯能力都是先天的致命伤。若电力不足或解放军赖以通讯定位的北斗卫星遭瘫痪后,这些AI武器理论上恐瞬间成为一堆废铁。 她形容,看商用无人机排成的龙阵秀让人赏心悦目,但当这龙群化身杀人军用武器,扫射地面人群时就是件很恐怖的事,尤其当数百架挂弹无人机形成强大的火力网时,对手根本无从防御起。 但她也分析,当AI武器一失去定位协作后就只会互撞或乱转,届时也可能出现像“苍蝇都掉下来”的无害感。 不过,王綉雯坦言,瘫痪卫星或设置电子藩篱等反制AI武器的措施说易行难。 王綉雯:“你要把北斗系统毁掉也是有困难,现在中国的卫星系统已经发展出来分散式的,就是把重要东西(数据)同时存在不同的北斗卫星之间,所以你打掉一颗(卫星)没有用,因为其他(卫星)还可以代替过来。” 王綉雯说,基于中国对AI武器的软硬件发展,未来国际在管制AI武器标准或协议使用规则时,中国将占有一定的话语权,端赖美中两大阵营如何协调。 中国早于2018年就在联合国表态,呼吁全球禁止发展AI自主武器,不过,美籍研究员卡尼亚认为,中国对AI自主武器的定义过于含糊,反而留下可开发各类其他AI武器的空间。因此在外界眼中,中国对AI限武的“战略模糊”意味非常浓厚。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也曾于去年底表态称,中方愿按照“智能向善”等原则与各国合作,就军用AI的发展规范寻求共识,避免相关武器的误用、滥用甚至恶用,并确保AI武器系统“永远处于人类控制之下。” 虽然中方立场也符合美国“负责任使用军用AI”的基调,但王綉雯认为,中国的思维偏重在防止自家军人或机器叛变的思维上。 资料照: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在北京举行相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会议会场上的中美两国国旗。 (2019年1月30日) 请同时参阅: 美官员敦促俄中效仿美英法,承诺永远不让人工智能控制核武器 中共怕AI机器人叛变? 王綉雯:“它(中国)希望AI机器人或武器都要置于人类的控制下,这就是共产党它担心,搞不好解放军的机器人会拿它的机枪对着中南海,机器人叛变也不一定。” 至于美国主导或G7可望出台AI限武规范,分析人士说,中国不仅加入意愿低,且敌意恐很深。 中国军事专家、现任宣沅(香港)科技交流中心研究员的宋忠平就批评,本周G7峰会是美国在搞小圈子、分裂世界,根本无助于制定国际规则。 宋忠平告诉美国之音:“这个会议就是要打造人工智能的西方国家小圈子,还是排他性的,也就是允许美国使用人工智能从事军事化,但是限制其他国家使用人工智能从事军事化。” 他说,AI军武是双刃剑,用于战场必然造成大量屠杀,但美国率先应用军用AI,却来指责中国毫无道理,且随着AI技术不断完善,未来更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在这新的博奕战场上,中国也会根据国际军事形势的变化,善用军用AI。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s-ai-powered-weapons-20240613/7654160.html
60Loading...
10
中国在拉美数字影响力不断增长之际,世界各国领导人讨论人工智能 2024年6月15日 09:50 迈克尔·巴图林 2024年6月14日,教宗方济各在意大利博尔戈埃格纳齐亚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就人工智能、能源和非洲-地中海地区问题发言。(美联社照片) 评论 (8) 华盛顿 — 最初来自阿根廷的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谈到了人工智能(AI)的道德伦理问题;而当前中国一直在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标准,并在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建设技术基础设施。 本周在意大利普利亚地区举行的七国集团工业化国家年会重点讨论了包括经济安全和人工智能在内的议题。 星期五(6月14日),方济各成为第一位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发表讲话的教宗。他谈到了人工智能及其伦理影响,以及平衡技术进步与价值观的必要性。 他说:“人工智能可以使得知识渠道民主化、科学研究指数级进步以及让机器从事艰巨和严苛工作成为可能。” 但教宗方济各也警告说,“它(人工智能)可能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或在占主导地位和被压迫的社会阶层之间带来更大的不公正。” 技术和安全专家指出,人工智能正日益成为一个地缘政治问题,尤其是在美中两国在拉丁美洲等地区竞争的情况下。 “(中国)的人工智能标准将在其他国家推广,美国也会做同样的事情,所以我们将对这些标准进行分离和脱钩,”国际商业战略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nc.)首席执行官亨德尔·琼斯(Handel Jones)告诉美国之音(VOA)。 为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美国科技公司正在把目光投向墨西哥,以购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硬件,而总部在台湾的富士康(Foxconn)一直在投资数亿美元在墨西哥建设制造设施,以满足这一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巨擘华为一直在拉丁美洲建立电信和云基础设施。该公司最近报告称,2023年在该地区的收入增长了10.9%。由于担心国家安全问题,华为已受到美国的制裁。 “我认为,华为正在该地区(拉丁美洲)开发基础设施,可以在其中部署属于它的类型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美国陆军战争学院(U.S. Army War College)战略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教授埃文·埃利斯(Evan Ellis)说。 “因此,例如,当它应用面部识别能力去发现某个人没有投票支持现政权,而他现在想买一张巴士票,他们称之为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这种体系提供能力,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这些类型的邪恶目的或识别模式。” 琼斯强调了中国在拉美实施人工智能对西方的潜在安全威胁。 “人工智能的负面是,你可以获得控制权,你也可以影响,你如何控制思想过程和媒体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政府理念的一部分,”琼斯说。 琼斯补充说,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其人工智能能力。 “现在他们声称这是防御性的。但话又说回来,谁知道五年后会发生什么?但如果你有能力,你会使用它吗?你会如何使用它?当然,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任何军事活动的关键部分,”他说。 今年5月,中国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旨在制定人工智能标准,并将自己定位为新兴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一旦你能够设定标准,你就会操纵游戏,基本上是把自己的做事方式锁定为标准,所以它变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东西,”埃利斯说。 “在某些方面,你可以争辩说,人工智能在不民主国家手中的进步有助于实现国家主义解决方案的明显成功,”他补充道。“它加强了专制体系的诱惑力,剥夺了个人的保护和隐私,最终对人权和民主构成了根本威胁。” 美国之音(VOA)联系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要求对分析人士关于中国在拉美的数字影响力不断增强引发安全顾虑的看法发表评论,但是中国驻美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美国之音的置评请求。 不过,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此前就人工智能给美国之音的声明称,“习近平主席发起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出,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我们应当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 刘鹏宇说,中国支持支持“在充分尊重各国政策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安德烈斯·贝洛基金会(Andrés Bello Foundation)中国拉美研究中心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鹏程(Parsifal D'Sola)表示,华为对其如何“操纵信息以及与中国分享的信息”的做法一直是透明的。 “华为的运作方式确实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它更便宜,它有很棒的服务......它为许多国家无法进入的领域提供基础设施,”鹏程说。 专家表示,拉美国家似乎不太担心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斗争,而更关心效率。 “安全是话题的一部分,但发展更为重要,” 鹏程说。“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发展,我不能说是每个国家的关键优先事项,但我会说是该地区大多数的国家的。” 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继续讨论人工智能的影响,人工智能专家、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员契纳萨·T·奥科洛(Chinasa T. Okolo)表示,为这项新兴技术制定监管指南的挑战之一,是立法者们能否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 “我们不一定知道它的全部能力,所以很难预测,” 奥科洛说,“所以当监管机构或政策制定者起草某种法律框架时,它可能已经过时了,所以政府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迅速采取行动实施有效和强劲的人工智能法规。” 教宗方济各在讲话中赞扬了人工智能的快速技术进步。 “正是这种强大的技术进步使人工智能同时成为一种既令人兴奋而又可怕的工具,并要求去反思,以应对它所带来的挑战,”他说。教宗还补充说,不言而喻,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或危害取决于它的使用方式。 https://www.voachinese.com/a/world-leaders-discuss-ai-as-china-s-digital-influence-in-latin-america-grows-20240614/7657037.html
50Loading...
11
分析:G7公报反映对中国的共同关切,是措辞和行动上的重大升级,但不会使中国改变做法 2024年6月15日 21:42 莉雅 美国总统拜登和其他七国集团领导人与教宗方济各以及应邀参加七国集团意大利峰会的其他领导人在一起拍合影照。(2024年6月14日) 评论 (13) 华盛顿 — 七国集团普利亚峰会公报用强化的措辞对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支持发出警告,并表示将继续采取措施,让那些未能立即停止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的行为体承受“沉重代价”。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还对中国的非市场政策与做法表示了担忧。分析人士认为,这份公报反映了七国集团国家对与中国关系中的一些核心问题的共同关切,在语言和行动上都是一种重大的升级,但怀疑这些压力与可能采取的措施会让中国从根本上改变其做法。 七国集团领导人在意大利的普利亚举行了两天的峰会后发表的公报总共有29次提到中国,其中涉及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中国的贸易做法、网络空间的恶意行为、台湾问题、中国在东中国海与南中国海的行为、西藏和新疆的人权状况、对香港自治的打压等。该集团在去年广岛峰会后发表的公报中有20次提及中国。 七国集团:继续针对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的中国和第三国行为体采取行动 这份公报说,七国集团寻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并认识到通过直接坦诚的接触来表达关切和处理分歧的重要性。声明表示要继续与中国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合作,应对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污染危机,打击非法合成药物贩运,确保全球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全球健康安全,并处理脆弱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与金融需求。 但公报把重点放在七国集团对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做法的关切,包括它对俄罗斯的支持。 “中国对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的持续支持使俄罗斯能够维持其在乌克兰的非法战争,并对安全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我们呼吁中国停止转让包括武器部件和设备在内的军民两用材料,这些材料是俄罗斯国防部门的生产要素,”公报说。 这些领导人说,他们将依照其法律系统实施限制措施,以防止滥用,并限制从事这种活动并成为制裁对象的第三国个人和实体,包括中国实体进入他们的金融系统;将针对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的行为体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方式包括让所有那些未能立即停止向俄罗斯的侵略提供物质支持的人承受沉重代价,以及加强国内执法等。 对导致产能过剩的中国非市场政策与做法表达关切 在贸易问题上,这份公报说,他们认识到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致力于推进自由公平的贸易、公平竞争环境和平衡的经济关系,同时更新和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规则贸易体系。但它同时批评说,中国的非市场做法导致扭曲市场的产能过剩等问题。 “然而,我们对中国持续的产业目标和全面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表示关切,这些政策和做法正在导致全球溢出效应、市场扭曲和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一系列行业的有害产能过剩,损害我们的工人、产业和经济韧性与安全,”公报说。 它还表示,他们并不是在进行脱钩或是向内转,而是在必要和适当地降低风险,实现供应链多样化,并培育抵御经济胁迫的韧性。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领导人还进一步呼吁中国不要采取可能导致严重打乱全球供应链的出口管制措施,特别是针对关键矿物的出口管制措施。 耶伦:七国集团取得“重大进展”,对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有广泛的共识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公报发表后立即发表声明,对七国集团在财政部议程上最重要的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表示赞赏。 “我也赞赏七国集团领导人公开指出俄罗斯利用第三国金融机构支持其军工基地,并获取继续伤害乌克兰的战争武器,”她说。 耶伦还表示,七国集团峰会也确认,她一再提出的包括直接向她的中国同行表达的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在七国集团有广泛的共识。 2024年6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午餐会上发表讲话。(美联社照片) 她这个星期四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向华尔街和企业高管发表演时说,“当外国补贴威胁到国内企业在绿色能源等战略领域的生存能力时”,美国应该做出回应。她警告说,中国这个亚洲超级大国所采取的贸易政策“可能会严重干扰我们建立健康的经济关系的努力。” 古德曼:措辞和行动上的重大升级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格林伯格地缘经济研究中心杰出研究员兼主任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认为,这份公报反映了七国集团国家对与中国关系中的一些核心问题的共同关切,其中一些涉及长期存在而且还在继续的南中国海等问题,也包括他们对中国正在给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提供更为直接的支持有更多的关切。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我认为,七国集团在这次会议上明确发出的这一信号比去年更有力,当时他们也对这些很多同样的问题表示关切,但是并没有那么多的公开声明,以这些有力的措辞来说明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采取实际进一步行动的共同意图是什么。因此,这是措辞和行动上的重大升级。” 在中国支持俄罗斯的问题上,担任过白宫国安会国际经济主任协助总统安排像20国集团等国际会议的古德曼指出,从限制金融支付的转移到针对特定公司,再扩大到对含有美国生产资料或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次级制裁,美国及其盟友采取的行动已经在逐步升级,而且会有更多的后续行动。 “我推测,这些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有更多的措施。我目前还不知道有什么特定的东西已经摆在桌面上,但鉴于对中国直接或间接帮助俄罗斯的关切,我认为这是一个可能的方向。我的意思是,这是七国集团继续研究可以使用的各种工具以试图劝阻中国采取此类行动的一个信号。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他说。 这位专家表示,虽然七国集团国家的法律与监管架构有所不同,在对如何最有效的向中国传递信息问题上的看法也略微不同,但在大的方向上是一致的,而且采用的制裁工具也会是类似的。 在峰会召开的前一天,美国宣布对那些帮助莫斯科的行为体实行二级制裁,包括向俄罗斯出售半导体的中国公司,还有与已经受到制裁的俄罗斯金融机构有关系的较小型的中资银行。 北京谴责了这些制裁,指责华盛顿把这场战争“当作打压别国的良机”。 中国会视七国集团的行动而做出相应回应,但不会改变做法 针对七国集团因中国对俄罗斯提供支持而可能要采取的行动,分析人士预计,中国会视情况而做出反应。 “这些事情总是首先根据实际采取的行动和影响来衡量的。中国希望表明它的不满,但也希望避免采取损害自身利益的措施。因此,我预期他们的反应会是经过精心衡量的,”古德曼说。 但他怀疑这些措施会促使中国改变其行为。 “坦率地说,我怀疑七国集团能否施加足够的痛苦,让中国从根本上改变对俄罗斯的政策,”他说。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也认为,美国目前针对中国的小银行采取的行动是不够的。 “中国的银行确实一直小心谨慎,避免成为二级制裁的对象。但这种谨慎的一部分是设立空壳金融公司,让它们冒被制裁的风险,而实体银行则保持清白。在主要金融机构受到制裁之前,中国将像它与朝鲜那样规避与俄罗斯相关的限制,”他通过电邮对美国之音说。 七国集团国家应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措施会有不同 担任过负责国际经济事务国务次卿的古德曼说,即使在那些认为中国对绿色能源产业提供补贴的最终结果是生产出优质、廉价的产品,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人当中也有人认为,中国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大规模补贴可能会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当然也会损害到美国的工人。在他看来,七国集团国家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担忧是真实存在的,而不仅仅是夸张或政治性的。 但他说,七国集团内部,甚至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政府内部,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具体补救措施和策略可上能存在更多的分歧。他说,拜登政府上个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等产品征收高关税引发了相当激烈的辩论;欧盟内部对它决定提高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是否是正确的做法也有辩论。他猜测,七国集团国家在应对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上会有不同的做法。 “在这两个地方(美国与欧盟),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都有重大利害关系,都不想走得太远,以至于切断(与中国的)贸易,或者走到你所提到的保护主义或陷入贸易战的问题。你知道,它们也存在这方面的担忧,”古德曼说。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史剑道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的长期存在,因此难辞其咎。 他说:“中国经济刻意建立的这种结构,即国有部门无论如何都不会萎缩,实质上保证了产能过剩。问题只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 尽管如此,外交关系协会的古德曼说,鉴于中国以往对那些让它不满的国家所做出的不是那么微妙的反应,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对七国集团针对其产能过剩问题采取的行动做出某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回应。 “他们曾经对七国集团的大部分国家和其他许多国家使用这种非正式的经济胁迫手段。所以我预计可能会有某种损害七国集团国家商业利益的回应,”他说。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china-g7-russia-ukraine-war-over-capacity-ev-tariffs-20240615/7657196.html
60Loading...
12
李開復:中國AI助理用戶僅千萬 大幅落後ChatGPT 中央社台北15日電 2024-06-15 14:39 ET 人工智慧公司「零一萬物」執行長李開復。(新華社) 中國企業正加速投入人工智慧(AI)發展,試圖追趕美國。然而人工智慧公司「零一萬物」執行長李開復指出,目前中國使用AI助理的用戶不過千萬,而ChatGPT推出兩個月就有1億用戶。 騰訊科技「AI未來指北」今天發布AI專家李開復的訪談報導。他指出,中國AI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是中國民眾對使用AI助理並不熱衷。「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國內全部大模型DAU(日活躍用戶)加起來可能也就是千萬量級,非常小,比我們平時用的每個應用(程式)都小很多。」 相對之下,ChatGPT推出後便迅速席捲美國,兩個月之內達到1億用戶。 李開復並指出,中國AI市場沒有像美國那樣被「點燃」,主因是「教育不足」。他對目前中國AI助理發展表示肯定,甚至認為能媲美當時的ChatGPT,但許多用戶會把AI助理當搜尋引擎使用,成效不見得好。他強調,AI助理可以做到寫作文、分析場景、寫簡報,不該被當成搜尋引擎大材小用。 李開復表示,當務之急是盡快推進市場教育。「ChatGPT點燃了美國市場,市場被教育之後,創業也容易了、銷售也容易了,大公司去接受也容易了。」只有推進市場教育,才能讓中國大模型生態健康發展。 5月21日,李開復才引用大型語言模型(LLM)評測平台LMSYS Chatbot Arena的盲測結果指出,零一萬物提交的千億參數模型Yi-Large總榜排名世界模型第7,在中國大模型中排名第1;中文分榜更是與GPT-4o並列世界第1。 他當時表示,從排行榜來看,中國的LLM大模型與美國大模型差距,已從一年多前的落後7至10年,縮短至6個月。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4/8033782?from=wj_maintab_index
91Loading...
13
https://go.gov.sg/h1f29h
191Loading...
14
https://go.gov.sg/3zm0w7
201Loading...
15
https://go.gov.sg/e971lb
101Loading...
16
היום עם לוחמי הימ״מ ששיחררו את חטופינו. מצדיע להם!
91Loading...
17
Live tonight!
71Loading...
18
https://rumble.com/v51ee3y-triggered-meets-tcn-tucker-interviews-me-triggered-ep.144.html
81Loading...
19
三退声明精选(2024/06/13) 中国共产党治下的大陆,没有一片净土!我每天都活在紧张和窒息的环境之中。端午期间我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到庙里去烧香祈福,结果到了山门口就看见了中共国的五星血旗高高挂着,一进门墙上就是一堆宣传“宗教中国化”的内容,还有习某某的头像和语录,给我恶心坏了!神佛和魔鬼居然堂而皇之的同居一处!这还给不给人喘息...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4/6/14/n14270033.htm
81Loading...
20
Happy Flag Day! It's a privilege to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our flag symbolizes hope, freedom, and justice to all the world. Let's all work to honor the values that our flag represents. 🇺🇸 @MichaelRPompeo
51Loading...
21
Happy Birthday, @ USArmy! It was a privilege to be a part of this noble institution and to serve our great nation. @MichaelRPompeo
51Loading...
22
B- DEPUTADA christonietto (PL/RJ) DEU UMA AULA SOBRE O PROJETO QUE CRIMINALIZA O ABORTO! Encerrando a polêmica artificial e a onda de fake news. Lembrando que a bancada do PT sempre se posicionou contra penas mais rigorosas a estupradores, bem como sempre utiliza de subterfúgios e entendimentos da relativização das palavras e leis para estimular o assassinato de bebês, cujos fatos foram proibidos pelo TSE de serem atribuídos à esquerda durante a última campanha eleitoral.
51Loading...
23
A- Criamos a histórica Secretaria Especial de Alfabetização, dissolvida por lula, concedemos aumento histórico no Piso Nacional dos Professores da Educação Básica de 33,24%, desenvolvemos o movimento de escolas cívico-militares, recordista em procura para inscrições dos pais buscando melhor ensino para seus filhos, perdoamos 99% da dívida do FIES arrolado por lula e muitas outras matéria omitidas pela globo, braço do PT. Hoje a organização cospe na cara dos seus. E sabe quem a ESQUERDA rotula de ser CONTRA A EDUCAÇÃO? A história mostra que no comunismo após seus adversários, os próximos alvos são aqueles que ousarem criticá-los, mesmo sendo alinhados políticos POR HORA. O sistema sabe que quanto maior o caos, quanto maior o analfabetismo, menor é a capacidade de interpretar, menos sucesso o indivíduo terá, logo mais fácil irá obterão o controle social que tanto almejam. COMPARTILHEM!
101Loading...
24
李强访澳:中国总理相隔七年后访问澳大利亚 中澳关系正式破冰? 吕嘉鸿 BBC中文 2024年6月14日 在中美矛盾加剧的背景下,澳大利亚与中国摩擦也在增多。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在中美矛盾加剧的背景下,澳大利亚与中国摩擦也在增多。 睽违7年,中国总理将再次访问澳大利亚,许多分析表示这是两国关系趋稳的迹象,但可能先从贸易开始解冻,特别是稀土以及被禁的澳洲龙虾为主要焦点。 不过,在政治及安全议题上,有学者向BBC表示,坎培拉近年来转向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亲近的趋势不大可能改变。因此,中国总理李强此次访问澳大利亚,外界估计是两国继续试探彼此在相关议题上的斡旋空间有多大。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艾班尼斯)在本周投书该国媒体表示,中国总理李强的访问显示两国关系已经稳定。 李强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64岁的李强是习近平团队的核心幕僚之一,2000年代初,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李强担任其秘书长。他后来主政江苏和上海。 事实上,中国目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但澳洲广播公司(ABC)指出,目前西方安全盟友正在争夺电动汽车和国防所需的澳大利亚“稀土”。澳大利亚也是为数不多的对中国有贸易顺差的西方发达国家。 墨尔本大学博士、台湾国家安全研究院副研究院黄恩浩告诉BBC中文说,李强访澳之行,的确显示出中澳关系“回温”的趋势,但主要仍局限在经贸关系的范畴。他举例称,目前澳洲的经贸发展仍相当倚赖中国市场,而中国经济一部分亦长期倚赖澳洲的天然矿产,例如铁矿与煤矿等。 澳大利亚籍作家杨恒均被中国判处死缓 澳外长表示“震惊” 中澳建交50年: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回忆半世纪前两国建交内幕 美英澳安全联盟就核动力潜艇合作项目达成协议 澳大利亚华裔记者成蕾获释回国 曾遭“泄密”指控和判刑 澳大利亚在稀土产业上向中国发起挑战 换言之,澳中双方是有共同利益的,黄恩浩说,若在贸易上与北京交恶而折伤经济并不符合澳洲利益,“所以澳洲在对中国的外交层面上,大都是采取两手策略,也就是在经贸上与中国维持友好关系,在战略上则追随美国印太战略的部署。”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全球中国枢纽非常驻研究员宋文笛则向BBC中文表示,中澳关系逐渐稳定,但距离恢复正常或原状还很远。 宋文笛称,并非所有双方过去祭出的贸易制裁都被解禁了,此外,目前至少还有一位知名的澳洲公民杨恒钧现在被关押在中国监狱并被判决“死缓”。因此,当下仍是双方“试水温”的阶段。 据澳洲媒体报导,阿尔巴尼斯表示将会对李强当面提及他对杨恒钧以及台海和平议题的关切。 Yang Hengjun图像来源,YANG HENGJUN/TWITTER 图像加注文字,杨恒均是一名博客写手,也曾是中国外交部工作人员。 李强:分歧“不应成为鸿沟” 中国总理李强将于6月15日(周六)至6月18日(周一)访问澳洲,在这之前他已经先访问了新西兰(纽西兰)。在当地时间13日下午,李强与纽西兰总理举行了会谈,中国并宣布将把新西兰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 据新华社报道,周六(15日)李强将从新西兰飞抵澳洲,首访南澳城市阿德莱德,并参观阿德莱德动物园里的熊猫(后者是南半球仅有的一对熊猫),之后会拜访首都坎培拉及西岸大城伯斯等。 李强还将在阿德莱德与葡萄酒出口商会面,出席由澳洲外长黄英贤主持的午餐会之后再飞往澳洲首府堪培拉与阿尔巴尼斯会面。访澳之后,李强将飞往马来西亚拜访该国领导人安华。 事实上,前天在新西兰展开国事访问的李强便公开提及,中国愿同新西兰持续扩大贸易规模,“两国之间的分歧‘不应成为鸿沟’”。 有学者据此向BBC中文表示,这应该是北京希望与澳洲重启往来的初步战略,也就是先管控分歧,从贸易上开始一步一步试探彼此能给的空间有多大。两国都不寄望一夜之间两国就能尽释前嫌,立即和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时表示,今年是习近平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成功进行国事访问10周年,而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亚太地区重要国家,“经济高度互补,合作前景广阔。巩固和维护中澳关系发展势头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阿尔巴尼斯庆祝他在联邦大选中胜出。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澳大利亚总理在本周投书该国媒体表示,中国总理李强的访问显示两国关系已经稳定(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阿尔巴尼斯庆祝他在联邦大选中胜出)。 中澳关系解冻? 事实上,今年3月底中国外长王毅就已经在坎培拉先后与澳洲外长黄英贤及阿尔巴尼斯会晤,彼时王毅呼吁称中澳关系“不走回头路、不开倒车”,象征了中澳关系“确实回温”。 但是,许多分析仍认为,当下澳洲的整体国情,对比七年前的中澳政经关系较亲密的情况业已改变。澳洲社会及政客对北京的防备升温了,现在的两国破冰往来仍是在试探水温。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便对中国媒体称,去年阿尔巴尼斯访华就是中澳关系回暖之信号,“那么今年李强总理访澳则是两国关系回暖的实际行动证明”。陈弘又称,李强之行说明两国总理年度会谈机制业已全面恢复,双方关系基本达到稳定,“向回暖升温的方向发展”。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中澳关系开始紧张。中国先是暂停了价值200亿澳元的澳大利亚农业和矿产出口,2020年澳洲公开要求北京调查肺炎大流行起源后,中国开启贸易报复,对澳洲煤炭、大麦、龙虾及牛肉等产品祭出严苛禁令。直到2022年澳洲工党政府掌权后,中国才陆续取消贸易壁垒。 澳洲广播公司称,澳洲虾农希望李强此次来访让中国能解除对澳大利亚活龙虾的进口限制。但是,澳洲虽然在经贸上开始与中国和解,希望打开双方过往的相互制裁,但在安全议题上,坎培拉似乎仍持续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亲近。 针对阿尔巴尼斯本周在澳洲媒体发表的文章,宋文笛称阿尔巴尼斯在文中写到,“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因此欢迎李强访澳的目的其实是“通过对话……直接有效地管控分歧。” 此外,阿尔巴尼斯在投书中又称北京对澳大利亚海军正在采取危险的“灰色地带”的军事演习,又指虽然贸易关系是互惠互利的,但澳洲将坚持其外国投资审查程序,并已经否决了中国在澳洲的多项投资。宋文笛认为,这是“澳洲总理微妙地暗示中国仍然是一个安全威胁”。 战略学者黄恩浩博士则强调,这次李强访澳之行会降低澳洲与中国之间的战略敌对关系的可能性不大。黄恩浩向BBC中文解释,原因是目前印太区域美中战略的对抗局势不变,加上中国军事影响力积极在台海、南海与南太等区域的扩张,“中国威胁仍是澳洲主要的国防安全考量”。 观察:李强上任23天的三个信号和三道难题 从牛肉禁令到留学旅游警示 中澳关系步入历史低谷 澳大利亚新总理宣告太平洋“新时代” 新闻人物:澳大利亚新外长黄英贤与工党新政府的中国政策 黄恩浩举例,从澳洲国防部今年公布的“2024国防战略”报告内容来看,尽管澳洲不直接称中国是威胁,但是却明白提到北京在追求战略目标时常采用“强制手段”等“强行处理领土争议,这将加剧区域军事冲突升级和误判的风险”。 黄恩浩在分析该报告时解释说,澳洲采取“拒止战略”(Strategy of Denial)的目的是在任何冲突开始前进行吓阻,防止任何潜在敌人透过武力胁迫澳洲。黄恩浩表示,由此可见工党政府的国防战略“将中国视为威胁,所以澳洲正在积极加强军事建设以提升国防军因应威胁的能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参与奥库斯(AUKUS)合作”。 澳大利亚中部爱丽丝泉以北的阿拉弗拉·诺兰项目图像来源,ARAFURA 图像加注文字,目前澳洲的经贸发展仍相当倚赖中国市场,而中国经济一部分亦长期倚赖澳洲的天然矿产,例如铁矿与煤矿等。 根据该报告,澳洲必须与主要战略伙伴美国更加紧密合作,但也必须与其他重要伙伴合作,特别是日本、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与太平洋地区伙伴,包括韩国、印度、英国等其他国家合作。 不过,澳大利亚前总理、现任澳驻美国大使陆克文(Kevin Rudd)6月6日在美国发表演说中特别提到,若台海发生战争将给全球带来“翻天覆地的”后果,其影响恐怕将与二战一样巨大。 陆克文提及本月即将过71岁生日的习近平,若希望实现两岸终极统一,那他应该会在未来10年就付诸行动。不过陆克文强调,中南海是否会发动台海战争,取决于它对美国威慑力量的看法。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9118165
101Loading...
25
强化对北京的批评措辞:G7领导人声明提及中国段落的全文翻译 2024年6月15日 04:27 美国之音 七国集团领导人、教宗方济各和嘉宾在意大利博尔戈·埃格纳齐亚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的第二天参加有关人工智能、能源、非洲和地中海议题的会议。(2024年6月14日) 评论 (1) 在意大利召开了峰会的七国集团(G7)领导人星期五(6月14日)发表联合声明,表达了七个富裕民主国家对各项世界热点问题的立场。包括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内的七国领导人在声明中强化了针对中国的批评调门。声明呼吁中国停止支持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基础,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和做法表示关切。声明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组织,反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危险做法,并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包括对新疆、西藏和香港的压制,还提到了中国在境外的影响力行动。 以下是七国集团领导人声明涉及中国的段落的中文翻译: ...... 我们继续依照我们的法律系统,针对中国和第三国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的行为体采取措施,并针对其他为俄罗斯为其国防工业基础采购物项提供便利的中国实体采取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重申,为俄罗斯为其国防工业基础采购物项或设备提供便利的实体,包括金融机构,是在支持破坏乌克兰领土完整、主权和独立的行为。因此,我们将依照我们的法律系统实施限制措施,以防止滥用,并限制从事这种活动并成为制裁对象的第三国个人和实体,包括中国实体进入我们的金融系统。我们将针对协助俄罗斯规避我们的制裁的行为体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方式包括让所有那些未能立即停止向俄罗斯的侵略提供物质支持的人承受沉重代价,以及加强国内执法并加大我们与商界的接触,以推动企业责任。 ...... 我们重申我们致力于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基于法治,包容,繁荣和安全,并根植于主权、领土完全、和平解决纠纷、基本自由与人权。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推动全球繁荣的关键,那里的事态发展直接影响着全球安全。 ...... 我们寻求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并认识到直接坦诚接触以表达关切和管理分歧的重要性。我们本着我们的国家利益而行事。考虑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必须合作处理全球挑战,我们继续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保持接触。我们呼吁中国加大努力,推动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与我们共事,应对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污染危机,打击非法合成药物贩运,确保全球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全球健康安全,并处理脆弱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与金融需求。 我们认识到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我们致力于推进自由公平贸易、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平衡的经济关系,同时更新并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规则贸易体系。我们并不试图伤害中国或阻碍其经济发展,事实上,一个不断发展并遵守国际规则和规范的中国符合全球利益。然而,我们对中国持续的产业目标和全面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表示关切,这些政策和做法正在导致全球溢出效应、市场扭曲和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一系列行业的有害产能过剩,损害我们的工人、产业和经济韧性与安全。我们不会脱钩或向内转。我们正在必要和适当地降低风险和实现供应链多样化,并促进对经济胁迫的韧性。我们进一步呼吁中国不要采取可能导致严重打乱全球供应链的出口管制措施,特别是针对关键矿物的出口管制措施。 考虑到这些关切,我们将与合作伙伴一道,投资建设我们和他们各自的产业能力,促进多样化和有韧性的供应链,减少关键的依赖性和脆弱性。我们将加强外交努力与国际合作,包括在世贸组织中的合作,以鼓励公平做法,增强对经济胁迫的韧性。我们将继续采取必要和适当的行动,保护我们的工人和企业抵御不公平的做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并对持续的伤害做出补救。 我们呼吁中国信守在网络空间负责任行事的承诺。我们将继续努力,打破和遏阻源自中国的持续恶意网络活动,这些活动威胁我们公民的安全和隐私,破坏创新,并危及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我们认识到有必要保护某些可能被用来威胁我们国家安全的先进技术,同时又不过度限制贸易和投资。 我们重申,维护台湾海峡两岸和平与稳定对国际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我们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组织,包括世界卫生大会和世卫组织技术会议,在不需要国家地位的前提条件时以成员身份参与,在有此前提条件时以观察员或嘉宾身份参与。七国集团成员有关台湾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包括所申明的一个中国政策。我们呼吁和平解决海峡两岸问题。 我们仍然严重关切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局势,并重申强烈反对任何单方面以武力或胁迫方式改变现状的企图。我们继续反对中国在南中国海危险地使用海警和海上民兵,并一再阻碍各国的公海航行自由。我们对越来越多地针对菲律宾船只使用危险动作和水炮表示严重关切。在这方面,我们重申,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大范围海洋主张没有法律依据,我们反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胁迫和恐吓活动。我们再次强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普遍性和统一性,并重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制定管理所有海洋活动的法律框架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重申,仲裁庭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决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对仲裁当事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当事方和平解决争端的有益基础。 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深表关切。我们呼吁中国敦促俄罗斯停止军事侵略,并立即、全面、无条件地从乌克兰撤军。我们鼓励中国支持基于领土完整和《联合国宪章》原则和宗旨的全面、公正与持久的和平,包括通过其与乌克兰的直接对话。中国对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的持续支持使俄罗斯能够维持其在乌克兰的非法战争,并对安全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我们呼吁中国停止转让包括武器部件和设备在内的两用材料,这些材料是俄罗斯国防部门的生产要素。 我们仍然对中国境内的人权状况感到关切,包括在西藏和新疆,那里的强迫劳动是我们的一项主要关切。我们还对中国打压香港自治、独立机构和公民社会以及持续侵蚀权利和自由感到担忧,包括最近根据《基本法》第23条颁布的立法,该立法对“煽动叛乱”、“国家秘密”以及与外国实体互动作出了宽泛而模糊的定义。我们对利用这些法律压制香港和海外异议人士表示关切,包括出于政治动机的检控。这些事态发展将使在香港生活、工作和经商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呼吁中国不要进行或纵容旨在破坏我们社区安全和民主机构完整性的活动,并严格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所规定的义务行事。 https://www.voachinese.com/a/g7-statement-hammers-china-over-russia-ties-harmful-trade-south-china-sea-human-rights-20240614/7656675.html
71Loading...
26
USCC听证:中国正在为攻打台湾进行全方位备战 2024年6月14日 08:50 薛小山 资料照:在靠近台湾金门岛的福建省福州附近海域一艘中国海军战舰在举行军演时开火。(2023年4月8日) 评论 (66) 华盛顿 —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星期四(6月13日)针对中国是否在为台湾海峡的潜在冲突进行准备举办听证。多位专家表示,中国正在为台海冲突以及与美国正面开战的极端情况做好准备,美国需要从军事、金融、能源、粮食等多个领域加强搜集和监视中国的储备能力和战争动员的变化情况。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委员克里夫·西姆斯(Cliff Sims)在听证会上表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敦促中国人民解放军、党的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要敢于斗争,这是毛泽东时代的口号,意在为冲突做准备,提高战时动员军事和民事资源的能力。” 他指出,中国动员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国破坏和平的最严重威胁--军事入侵台湾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各军方和情报领导人对解放军何时做好参战准备有不同的估计,有人说,最早可能在明年。因此,我们正进入一个危险的时刻。随着中国能力的不断提高,以满足习近平所宣称的承诺,让台湾与大陆统一。如果胁迫和威胁失败的话,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西姆斯说。 习近平正在积极备战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四月份在视察陆军军医大学时强调,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提高办学育人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医大学”。去年五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加布·柯林斯(Gabe Collins)在作证时指出,习近平担心的极端情况就是“战争”,中国已经做好了必要时和美国正面对抗的准备。 “用美式足球来打个比方,中国人吃得很好,他们在举重,他们在跑步,他们在测试护垫和头盔等所有东西的感觉。但美中是否已经到了进行现场全接触的混战阶段?我不这么认为。但中国确实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走上球场,用擒抱把对方连人带球摔倒,一切都准备就绪。我想,至少从中国的核心目标上来,那就是拥有并可以使用这种(对抗)能力。” 不过,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刘宗媛(Zongyuan Zoe Liu)认为,极端情况可能是指在南中国海的冲突、台海小型冲突,也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工业间谍活动而导致西方对中国实施的制裁。 “我确实认为中国正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但在我看来,中国正试图并专注于降低自身的脆弱性,而不是积极发动战争。”她说。 中国福建省平潭岛上的游客在观看中国军队在台湾附近举行的实弹军演。(2022年8月4日) 中国福建省平潭岛上的游客在观看中国军队在台湾附近举行的实弹军演。(2022年8月4日) 中国在攻台前会释放的可能信号 曾经担任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 Pottinger)同一天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汲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教训,一旦决定侵台,第一步就是发动全面战争。 博明说:“如果习近平动用军事力量,他可能会直接全面出击,试图征服台湾,完全吞并台湾,而不是采取逐步升级的步骤。” 上个月,赖清德在就职演说中作出两岸互不隶属的表述之后,解放军东部战区随即在台湾周边海空域突然发动陆海空和火箭军部队的大规模演习。赖清德在5月30日接受美国《时代》杂志访问中除了强调北京应该正视中华民国存在外,还指出他在就职演说中令北京强烈不满的有关两岸互不隶属的表述就是事实。 被问及中国在攻打台湾之前可能会有何种迹象,芬兰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东亚研究中心教授劳里·帕尔特马(Lauri Paltemaa)在听证会上表示:“从叙事和宣传角度来看,我们首先会看到的事情之一就是中国对台湾族群的妖魔化,因为(战争中)会有大量平民死亡。” 他指出,自台湾新政府上台以来,中国的宣传论调就发生了变化,但到目前为止,仍有对话的机会。中国仍然在尝试与台湾的政治势力接触,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其实现目标。他说,一旦中国觉得对话尝试结束,觉得所有途径都尝试过,外界就有可能看到叙事的改变,看到他们妖魔化那些可能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 另外,帕尔特马指出,中国会加强对普通民众的应急培训,包括如何疏散、避难和进行急救,特别是在靠近台湾的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 美国国会民主党参议员卡特·古德温(Carte Goodwin)指出,跟踪中国食品、能源和金融等领域的经济指标变化,有助于美国发出战争爆发的预警信号。他说:“储备和生产的急剧转变是一个国家采取重大行动的长期历史指标。” 古德温说:“除了努力减少需求外,中国还在继续努力实现自力更生。尽管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但中国库存和资源使用的变化可能是危机即将来临的重要信号。” 他介绍说,在冷战期间,美国情报界曾经成立了一个监视委员会,跟踪苏联的战略储备、审查一系列经济指标并监控其异常活动,以提供苏联敌对行动的早期预警。 古德温指出,尽管中国数十年来一直为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进行努力,但中国在发动战争方面还存在多种内部局限:有限的可耕地、停滞的生产力增长和环境挑战都限制了北京养活14亿人口的能力。此外,他说,中国的能源消耗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依赖进口煤炭、天然气和石油,这三者加起来约占其一次能源使用量的 80%。 “对于北京的决策者来说,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尤其令人担忧。石油对工业和作战系统至关重要,这意味着石油供应的长期中断可能是灾难。” 古德温说。中国官员已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储存粮食和能源。他说,中国储存和资源的使用辩护可能是危机来临的重要信号。 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柯林斯认为,北京在打仗前的警告信号可能会包括:地上原油储存利用率提高,建造更多的地下原油储存设施,建设来自俄罗斯或中亚的新陆上输油管道或扩建现有输油管道,台湾 500 英里范围内的成品油储备库的活动增加,煤炭库存量超过过去 3 - 5 年的平均水平等等。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委员西姆斯说,美国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为冲突所做的准备,并能够辨别中国将何时准备采取行动。 “了解中国的弱点和实力将增强美国领导人做出的明智决策的能力以促进和平与繁荣因为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中国无端做出不公正和不明智的决定来破坏和平,美国必须有能力获胜。”他说。 https://www.voachinese.com/a/what-are-the-warning-indicators-of-pla-invading-taiwan-20240613/7655235.html
91Loading...
27
中国大陆快艇闯台北淡水河口 台湾防卫出现破口引发批评 2024年6月12日 阮姓男子独自驾驶一艘舷外机快艇直闯台湾淡水河口。图像来源,TAIWAN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图像加注文字,阮姓男子独自驾驶一艘舷外机快艇直闯台湾淡水河口。 一名中国阮姓男子在上周日(6月9日)独自驾着快艇,在没有任何阻挡之下顺利闯关,从外海长驱直入台北淡水河口,在撞到一艘船并在港口登陆后才遭到逮捕,引发台湾舆论一片哗然。舆论批评台湾防卫是否出现严重破口,尤其淡水河贯穿大台北,河口距离台湾总统府等政治中心仅有20多公里。 此外,台湾海巡署证实,阮姓男子具有解放军背景,过去曾担任过中国海军舰艇艇长,能如此轻易直达台湾河口,引发外界质疑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 面对批评声浪,台湾国防部长顾立雄星期一在台北立法院表示,不能排除这是中方针对台湾海防底线刻意为之的军事“灰色袭扰”活动。 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星期三(6月12日)上午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阮姓男子驾快艇闯淡水事件,“纯属他的个人行为”,民进党当局没有必要“草木皆兵”。 台湾海巡署则承认疏失,包括雷达操守误判船籍,以为该快艇是台湾籍,而守望哨人员辨识为中国船籍时却未通报登检,期间有34分钟空档显然有所疏失,并决定惩处10人。 海巡署长官、台湾行政院海委会主委管碧玲则承认整起事件系统装备没有失灵,“而是人出了问题,且属于完全失守的案例。” 台湾前海军“新江舰”舰长吕礼诗少将便向BBC中文表示,过去台湾人以为台湾海峡险峻,因此存在渡海困难等因素,所以对海防掉以轻心。但他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台湾海峡的海象及气候亦都有变化,不是每个季节都有大风大浪。 他指出,2021年便有大陆男子利用网购橡皮艇和舷外机,从福建跨海至台中“投奔自由”,而本周相似事件再次爆发,这证明了中国大陆的海洋解禁后,“台湾海峡反而成为了对岸能够长驱直入的‘高速公路’”。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颖佑向BBC中文表示,在新上任的防长顾立雄提到台湾如果面对“中共侵台”能行使“自卫权”的说法后不到三天,便有对岸军事背景人士驾着快艇以“投诚”方式直达淡水河口。林颖佑分析称,除了调查台湾海巡及军方巡查的疏失之外,台湾或可观察中共是否有特定的行为模式,测试台湾新政府的防卫。 林颖佑强调,当台湾军方提及相关的防卫战略论述时,北京随后便会有一些动作(譬如投诚人士开始出现在离岛或台湾周边海域),测试台湾国防的论述或表态。他指出:“对中共这个行为模式,未来可以做更多观察”。 所谓“行使自卫权”是顾立雄6月7日在台湾立法院询答时称,如果中国解放军攻击台湾航机舰设施或台湾本岛与外离岛,以及未经许可任何飞航实体进入台湾“12浬领空、领海”,就可以下令台湾军方行使自卫权,并依比例进行自卫反击。顾立雄并强调,面对入侵,“台湾没有第一击,只有行使自卫权”。该说法引发台湾舆论热议。 “投诚台湾”? 根据台湾海巡署的调查,阮姓男子先是从中国大陆福建省宁德港搭乘一艘“子母船”出海到台湾近海之后,再独自驾驶一艘舷外机快艇直闯台湾淡水河口。 台湾海峡再现中国偷渡客, 背后的国防、国安和人权担忧 中国无人机频闯金门 台军首次实弹射击被指开了“第一枪” 金门渔船翻覆事件余波未了 两岸海空界线默契逐步失效 台“脱逃”张向忠返陆 自愿还是强制遣返? 台湾淡水河口图像来源,GOOGLE MAP 图像加注文字,台湾淡水河口 台湾海巡署在6月11下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事件台方的侦搜系统没有失灵,“完全是人员疏失”,而相关人员共10名,将会被记申诫至记过的处份。 海巡署副署长谢庆钦在记者会解释,海巡署是在6月9日上午9时许,在新北市淡水区域外海6浬侦搜到目标,但“误判”为台湾籍渔船返港。虽然有通报但并未及时调派巡防艇前往拦截。不过,谢庆钦也承认,台湾在海巡侦查作业上,需要尽速加强使用更高科技。 谢庆钦又称,由于雷达光点辨识不易,因此为避免类似误判目前正导入更多的科技辅助,包含如加强使用“无人机”在海空协助巡查,加强雷达搭配红外线热像仪的监控系统,并全力推动台湾渔船全数安装相关侦测系统。 事实上,今年2月台湾海巡署查缉对岸无牌船只时,发生碰撞并导致死伤事件,引发两岸激烈的政治角力及一连串的口水战。 美国军事防卫分析师、追踪中国解放军动态的研究网站“PLATracker”共同创办人路易斯(Ben Lewis)当时向BBC中文表示,中南海一贯探索和利用各种方法,尝试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变台湾海峡的现状。他指出,台湾最好的应对策略是确保大众了解中国正在做什么,以及这将如何影响现状(Status quo)”。 阮姓男子具有解放军背景,以前曾担任过中国海军艇长。图像来源,TAIWAN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图像加注文字,阮姓男子具有解放军背景,以前曾担任过中国海军艇长。 台湾海巡署主管机关、行政院海委员主委管碧玲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称,从2023年至今共有18个案,说词都一致——“希望投奔自由”,过去的个案比较像是临时找到的人员,但阮姓人士则衣着体面,举止斯文且有中国解放军经历,目前此案已移送法办。 无论如何,此次中国大陆船只能顺利直达台北河口,已经对赖清德政府造成压力。许多评论认为,此事也达到“认知作战”、消灭台湾民众防卫士气的效果,对刚执政的赖清德政府打击不小。台湾舆论对此事有不小的批评,是否会引发政治风浪,冲击赖清德的防卫团队,还有待观察。 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星期三上午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台湾媒体时称,这“纯属他的个人行为”,民进党当局“没有必要草木皆兵,煞有介事地进行政治操弄”。 陈斌华还表示,“当该名男子回到大陆后,我们会依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台湾民众反应激烈 视频加注文字,中国渔船翻覆事件:渔民家属抵金门、中国海警登台湾观光船临检 据台湾海巡署资料,近10年总共查获中国大陆籍非法入境人士共119人。2024年至今已驱离809艘大陆越界船舶。 根据台湾法律,台湾本岛12浬外属于台湾国防部海军侦察舰负责的任务范围,12浬内则属于台湾海巡署任务范围。有分析称,此次阮姓男子“投诚”一事,暴露台湾军方与海巡署在协作上面的失误,双方都无法侦查到大陆船只长驱直入。 同时,台湾政坛及一般大众舆论也对此事有严厉的批评。 一名台湾网友“Daniel Lien”在脸书社群页面“声量看政治”上说,“重点是没人拦截或是注意......是因为匪舰撞到交通船,有交通事故报警了才发现。这是中国船舰入侵。如果没有事故,可以一路到重庆南路,上岸离总统府大约500公尺,难道只有海巡要检讨?” 该社群小编也提及自己服兵役时曾在海巡担任通讯员,他认为“这件事提醒所有岸巡雷操手,以后所有冲岸的船只,不能只是像以前一样当渔船看待(更别说以前冲岸船只都会被当走私船围堵)”。 另一名网友则回应说,“就我20年前当海巡的经验,岸巡是24小时不同班轮流在辖区各点巡逻的,不管是步巡还是机车巡逻,而雷操手只要在雷达上看到不名航迹冲岸是得利用观通机马上通知岸巡前往拦截!守望也是,出这种包是要吃军法跟关禁闭的!” 台北市市议员苗博雅周二对台湾媒体表示此事“污辱性极强”。她说,十几个人受惩处,“表示有十几个人出错,此事何等严重......而且灰色作战包含心理认知作战,此事如同过去中国有人以无人机飞到金门上空,拍摄军营,污辱性极强”。 2019年一位大陆男子从福建省漳州港泳渡至金门,遭台湾海巡署人员逮捕,移送法办。图像来源,TAIWAN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图像加注文字,2019年一位大陆男子从福建省漳州港泳渡至金门,遭台湾海巡署人员逮捕,移送法办。 不过,战略学者林颖佑博士对BBC中文表示,他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装备不够。譬如,当可疑渔船进入到台湾本土六浬的范围内,有没有无人机可以过去监控,去判断是否是构成危险?或者有没有快艇可以立即出去跟监或拦截。 他说:“如果是小型的快速船只过来时,台湾的雷达解析度可能不够好,最后所以要靠近到六浬,我们才能去侦搜,最后变成等他过来”。 台湾国防部智库“国家安全研究院”苏紫云研究员也向台湾媒体表示,台湾需要强化第一层,给海防有比较好的雷达,中期投资则该落在空中巡逻机来进行更长远的侦测。 吕礼诗则告诉BBC中文称,台湾负责单位指称此事为人为疏失且下令惩处,虽然明快,但不如更进一步地检讨引发一连串管制失效的骨牌效应。另外,台湾陆军在淡水河口部署有CS/MPQ-90蜂眼雷达,未来若发现无人机入侵,如何强化情资传递及反制,亦应成为将来应对类似事件的重点。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9111402
170Loading...
28
欧盟打了中国最疼爱的“孩子”:对华电动车关税落地 最高48.1% 2024年6月13日上午9点02分 比亚迪收到此次欧盟给出的最低一档的关税税率。图像来源,GETTY IMAGE 图像加注文字,比亚迪收到此次欧盟给出的最低一档的关税税率。 靴子落地,欧盟公布了对中国产纯电动车的临时反补贴关税,从7月4日开始实施。 税率方面并没有“一刀切”,主要分成三种情况: 对于三家参与抽样调查的企业,加征的关税税率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汽车,20%;上汽集团,38.1%。 对于其他未被抽样但配合调查的企业,税率统一为21%; 不配合调查的企业,加征税率为38.1%。 再加上原本关税税率为10%,这意味着,中国车企中,比亚迪的税率最低27.4%;上汽集团和不配合调查的企业,税率最高为48.1%。 此前,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向BBC中文表示,如果最终的关税非常激进——市场通常将50%视作一个门槛——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报复行为和摩擦升级。 ADVERTISEMENT 路透社报道称,这些关税相当于新增数十亿欧元的成本,但这不太可能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向欧洲出口,因为他们可以消化这部分额外成本,仍然可以盈利。 中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表示,欧盟的暂定关税基本在其预期之内,平均在20%左右,对大多数中国企业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包括特斯拉、吉利和比亚迪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企业未来在欧洲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前,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在其研究报告中估计,如果按照30%的税率计算,比亚迪这样的公司仍有实力在欧盟市场攫取份额,其Seal U 车型(即中国市场的宋PLUS)在中国的售价为20500欧元,在欧盟的售价为42000欧元,预计其在国内市场的利润为1300欧元,而在欧洲每辆车的利润为14300欧元。即使加征30%的关税,该车型在欧盟市场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该机构认为,只有当关税达到45%甚至55%时,才能让欧洲市场对中国车企失去商业吸引力。 上汽集团拥有英国老牌汽车品牌名爵(MG)并通过该品牌在欧洲售卖电动汽车。图像来源,GETTY IMAGE 图像加注文字,上汽集团拥有英国老牌汽车品牌名爵(MG)并通过该品牌在欧洲售卖电动汽车。 担忧与反对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欧洲经济学家安德鲁·肯宁汉姆(Andrew Kenningham)说,欧盟的决定标志着其贸易政策的重大变化,因为尽管欧盟经常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但却从未对如此重要的产业采取过这种措施。 欧洲政策制定者非常希望避免重蹈十年前太阳能电池板的覆辙,当时欧盟只采取了有限的行动来遏制中国的进口,导致许多欧洲制造商倒闭。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回应称,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该发言人称,欧方此举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他还称,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密切关注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NIO)表示,虽然它反对这一决定,但在欧洲,该公司“对电动汽车市场的承诺依然坚定不移”。 此外,中国的比亚迪和奇瑞汽车已经宣布了在欧洲生产汽车的计划,这将避免缴付关税。 2024年2月6日,德国美因茨,在即将到来的玫瑰星期一游行之前,一辆描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拔掉电动汽车插头、将德国汽车制造商甩在身后的花车将参与游行。图像来源,GETTY IMAGE 图像加注文字,2024年2月6日,德国美因茨,在即将到来的玫瑰星期一游行之前,一辆描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拔掉电动汽车插头、将德国汽车制造商甩在身后的花车将参与游行。 Presentational grey line 欧盟打了中国最疼爱的“孩子” BBC中文记者 陈岩 电动汽车,在中国官方的叙事中颇为特殊,因为这太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官方叙事。 汽车是工业时代的集大成者,对与上下游带动力强,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一个经济体的制造业水平。中国近邻日本、韩国崛起后,自身的汽车品牌都在国际市场分得一杯羹。 中国也想效仿之。改革开放后一直努力发展汽车行业,构建贸易壁垒,设置高额关税,并要求外资企业在中国必须与中国企业合资经营,才能造车。 但是三十多年过去,尽管产销量不断上升,中国本土品牌始终弱势,在中国行销一时的依然是大众、宝马、丰田、本田。 汽车产业往往被中国人引为产业发展反面教材,尤其是高铁出现后,后者也是先消化外国技术,却创造了自身的品牌和效益。 但是在过去十年,电动车革命带来转机,中国几乎第一时间抓住机会,推出了无比丰厚的扶持“大礼包”:资本输入、购车补贴,甚至电动车的牌照既不用摇号,也不会被限行。补贴总额据估计在1500亿元左右。 疫情之后,世界才突然发现,中国电动车的发展水平已经令人咋舌,西方诸国担心,在这个产业变革的弯道,被中国超越,是一件可能性极大的事件。 对中国而言,更为重要的是,电动车行业崛起的全过程几乎都发生在习近平主政时期——习上台第二年即开始起草《中国制造2025》,2014年完成,上报国务院,2015年正式公布,涉及十个产业。 十年过去了,十个产业中,新能源汽车最为耀眼,崛起速度之快,科技含量之高,经济效益之强,其他九个产业鲜有匹敌。因此,它极有潜力成为“习时代”的政绩名片。 但2014年的中国决策者们可能既没想到十年后它能发展这么快,也没想道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变得这么差,以至于电动车这个最疼爱的“孩子”,在十周岁的春夏之交,被美国和欧盟,先后打了一顿。 分歧与报复 此外,在中国生产部分电动汽车的非中国汽车公司,包括宝马等总部设在欧盟的公司,也将受到影响。欧盟委员会提到,特斯拉可能会收到“单独计算的税率”。特斯拉在上海生产的汽车,大概占据中国出口电动车的四成左右。 但这一税率并不是板上钉钉,欧盟称只是“暂时认定”,“如果与中国当局的讨论未能达成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电动汽车才会在7月4日起面临加征的关税。 另一变数来自欧盟内部,如果有代表至少65%的欧盟人口的15个国家投票反对,关税将无法在今年11月正式实施。 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说,这有可能引发与中国的“贸易战”。 他在“X”(以前的推特)上写道:“欧盟委员会的惩罚性关税打击了德国公司及其顶级产品。” 视频加注文字,奇迹还是虚胖?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AB面 德国汽车制造商与中国合作尤其深,新的关税声明让他们忧心忡忡。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和斯特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旗下拥有雪铁龙、标致、沃克斯豪尔、菲亚特等多个品牌)也发表了意见,强调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斯特兰蒂斯表示,它不支持“助长世界贸易碎片化”的措施。 宝马(BMW)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斯(Oliver Zipse)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位于英国的电动车咨询公司Rho Motion汽车研究主管威尔·罗伯茨(Will Roberts)表示,虽然中国汽车制造商有消化关税的空间,但对于欧盟加征关税的真正考验是中国是否会采取切实的报复措施。 中国已暗示将把对大排量汽车(其中大部分是从德国进口的高端汽车)的关税从15%提高到25%。中国还可能通过更加苛刻的法规让在华外国汽车制造商的日子不好过,甚至将关税报复扩展到农产品或航空产品,比如今年1月已经开始的针对干邑白兰地的反补贴调查。 威尔·罗伯茨补充称,欧洲制造商仍然依赖中国市场,因此来自中国的利润下降只会减缓他们向电动汽车有效转型的能力。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占宝马销售额的近32%,占其竞争对手大众汽车销售额的约30%。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Global EV Outlook)年报,去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超过800万辆,约占全球总量的60%。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69115346
120Loading...
29
IEA:全球石油供应到本十年末将严重过剩 国际能源署表示,随着需求增长放缓和供应激增,全球石油市场预计到本十年末将面临严重过剩,剩余产能将达到只在新冠疫情初期出现过的水平。 Giulia Petroni 更新于 2024年6月13日 11:30 CST 图为洛杉矶的储油罐。石油需求增长将在2029年达峰,并在第二年开始收缩。 图片来源:BING GUAN/REUTERS 一家国际能源监管机构预测,本十年内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局面,因为供应大幅增长,而且低碳能源来源使得原油需求增长放缓。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在其备受关注的中期石油市场报告中预测,未来几年,闲置产能可能会激增,达到新冠疫情初期才有的高位。该组织成员包括全球最大的一些石油消费国;闲置产能是指因供应充足而未使用的开采能力。 据这家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组织称,石油需求增长将在2029年见顶,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加速推广,2030年石油需求增长将开始放缓,日均需求量将达到1.054亿桶。与此同时,在美国和美洲石油生产国的推动下,石油日产能将提高到接近1.138亿桶。 “这将导致闲置产能达到空前的高位,仅次于2020年新冠疫情封控高峰时的水平,”IEA周三表示。“如此巨大的石油生产缓冲可能会造成油价下跌,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和欧佩克+构成严峻挑战。” IEA表示,尽管需求增速放缓,预计2030年的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仍将比2023年增加320万桶。这将受到亚洲经济体强劲需求的推动,尤其是印度汽油使用量的激增和中国蓬勃发展的石化行业。但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燃油效率提高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使用将日益牵制石油需求的增长。 预计到2030年,发达经济体的石油日需求量将从2023年的约4,570万桶降至4,270万桶。IEA称,如果不考虑新冠疫情的影响,上一次石油需求如此低迷还是在1991年。 国际能源机构表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抵消石油需求的增长。 图片来源:KARIM SAHIB/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与此同时,全球产能的增长将由欧佩克+以外的产油国主导,尤其是美国、巴西、加拿大、阿根廷和圭亚那,预计到2030年,这些国家将占预期新增产能的四分之三。 到2030年,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拉克为首的欧佩克+石油日均产能料将较2023年增加140万桶。根据IEA的数据,由于自愿减产,欧佩克+今年的石油市场份额下降至48.5%,为2016年该联盟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短期来看,由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3月份的石油交付量疲软,导致全球需求小幅萎缩,IEA将今年的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量预期从此前的110万桶下调至96万桶。 由于经济增长乏力、电动汽车使用增加以及燃油效率提升,2025年石油日需求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20万桶调整至100万桶。预计2024年日均总需求量为1.032亿桶,2025年预计为1.042亿桶。 周三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约为每桶82美元,西得州中质油价格约为每桶78美元。本周早些时候,这两种基准原油价格都上涨了约3%,在欧佩克+计划逐步取消减产引发油价大跌之后,交易员似乎在逢低买入。 目前油价支撑良好,市场预计夏季燃料需求和欧佩克+减产将导致第三季度出现相当程度的供应不足。尽管如此,看跌情绪仍主导市场,美国利率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可能性抑制了石油需求前景。 相比IEA的预测,欧佩克的需求预期要高得多,后者预测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增长220万桶,2025年料增长180万桶。 IEA上调了总体石油供应量预期,预计今年日均石油供应量为1.029亿桶,2025年预计升至1.047亿桶,而之前的预期分别为1.027亿桶和1.045亿桶。该机构表示,非欧佩克+国家仍将引领全球供应增长,预计2024年和2025年日产量分别增长140万桶和150万桶。 如果维持自愿减产计划,预计欧佩克+今年日均产量将下降74万桶,但明年日均产量预计转为增长32万桶。此前欧佩克+同意将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延长至9月底,并表示计划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期间逐步退出减产,具体将视市场情况而定。 与此同时,IEA称,5月份俄罗斯原油日均出口量增加了10万桶,达到770万桶,而出口收入比前月下降0.6%,至168亿美元。随着俄罗斯加强执行欧佩克+减产协议,今年该国石油日均产量预计减少26万桶,至1,070万桶,但在北极沃斯托克石油(Vostok Oil)项目的支持下,预计到2030年俄罗斯供应量将大体保持稳定。 IEA表示,中期全球需求预测面临多个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预期、油价轨迹和电动汽车在全球的普及速度。 https://cn.wsj.com/articles/iea-%E5%85%A8%E7%90%83%E7%9F%B3%E6%B2%B9%E5%B8%82%E5%9C%BA%E5%9C%A8%E6%9C%AC%E5%8D%81%E5%B9%B4%E6%9C%AB%E5%B0%86%E8%BD%AC%E4%B8%BA%E4%BE%9B%E5%BA%94%E8%BF%87%E5%89%A9-9c5790bb
80Loading...
30
IEA:全球石油供应到本十年末将严重过剩 国际能源署表示,随着需求增长放缓和供应激增,全球石油市场预计到本十年末将面临严重过剩,剩余产能将达到只在新冠疫情初期出现过的水平。 Giulia Petroni 更新于 2024年6月13日 11:30 CST 图为洛杉矶的储油罐。石油需求增长将在2029年达峰,并在第二年开始收缩。 图片来源:BING GUAN/REUTERS 一家国际能源监管机构预测,本十年内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局面,因为供应大幅增长,而且低碳能源来源使得原油需求增长放缓。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在其备受关注的中期石油市场报告中预测,未来几年,闲置产能可能会激增,达到新冠疫情初期才有的高位。该组织成员包括全球最大的一些石油消费国;闲置产能是指因供应充足而未使用的开采能力。 据这家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组织称,石油需求增长将在2029年见顶,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加速推广,2030年石油需求增长将开始放缓,日均需求量将达到1.054亿桶。与此同时,在美国和美洲石油生产国的推动下,石油日产能将提高到接近1.138亿桶。 “这将导致闲置产能达到空前的高位,仅次于2020年新冠疫情封控高峰时的水平,”IEA周三表示。“如此巨大的石油生产缓冲可能会造成油价下跌,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和欧佩克+构成严峻挑战。” IEA表示,尽管需求增速放缓,预计2030年的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仍将比2023年增加320万桶。这将受到亚洲经济体强劲需求的推动,尤其是印度汽油使用量的激增和中国蓬勃发展的石化行业。但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燃油效率提高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使用将日益牵制石油需求的增长。 预计到2030年,发达经济体的石油日需求量将从2023年的约4,570万桶降至4,270万桶。IEA称,如果不考虑新冠疫情的影响,上一次石油需求如此低迷还是在1991年。 国际能源机构表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抵消石油需求的增长。 图片来源:KARIM SAHIB/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与此同时,全球产能的增长将由欧佩克+以外的产油国主导,尤其是美国、巴西、加拿大、阿根廷和圭亚那,预计到2030年,这些国家将占预期新增产能的四分之三。 到2030年,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拉克为首的欧佩克+石油日均产能料将较2023年增加140万桶。根据IEA的数据,由于自愿减产,欧佩克+今年的石油市场份额下降至48.5%,为2016年该联盟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短期来看,由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3月份的石油交付量疲软,导致全球需求小幅萎缩,IEA将今年的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量预期从此前的110万桶下调至96万桶。 由于经济增长乏力、电动汽车使用增加以及燃油效率提升,2025年石油日需求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20万桶调整至100万桶。预计2024年日均总需求量为1.032亿桶,2025年预计为1.042亿桶。 周三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约为每桶82美元,西得州中质油价格约为每桶78美元。本周早些时候,这两种基准原油价格都上涨了约3%,在欧佩克+计划逐步取消减产引发油价大跌之后,交易员似乎在逢低买入。 目前油价支撑良好,市场预计夏季燃料需求和欧佩克+减产将导致第三季度出现相当程度的供应不足。尽管如此,看跌情绪仍主导市场,美国利率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可能性抑制了石油需求前景。 相比IEA的预测,欧佩克的需求预期要高得多,后者预测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增长220万桶,2025年料增长180万桶。 IEA上调了总体石油供应量预期,预计今年日均石油供应量为1.029亿桶,2025年预计升至1.047亿桶,而之前的预期分别为1.027亿桶和1.045亿桶。该机构表示,非欧佩克+国家仍将引领全球供应增长,预计2024年和2025年日产量分别增长140万桶和150万桶。 如果维持自愿减产计划,预计欧佩克+今年日均产量将下降74万桶,但明年日均产量预计转为增长32万桶。此前欧佩克+同意将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延长至9月底,并表示计划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期间逐步退出减产,具体将视市场情况而定。 与此同时,IEA称,5月份俄罗斯原油日均出口量增加了10万桶,达到770万桶,而出口收入比前月下降0.6%,至168亿美元。随着俄罗斯加强执行欧佩克+减产协议,今年该国石油日均产量预计减少26万桶,至1,070万桶,但在北极沃斯托克石油(Vostok Oil)项目的支持下,预计到2030年俄罗斯供应量将大体保持稳定。 IEA表示,中期全球需求预测面临多个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预期、油价轨迹和电动汽车在全球的普及速度。 https://cn.wsj.com/articles/iea-%E5%85%A8%E7%90%83%E7%9F%B3%E6%B2%B9%E5%B8%82%E5%9C%BA%E5%9C%A8%E6%9C%AC%E5%8D%81%E5%B9%B4%E6%9C%AB%E5%B0%86%E8%BD%AC%E4%B8%BA%E4%BE%9B%E5%BA%94%E8%BF%87%E5%89%A9-9c5790bb
60Loading...
31
习近平问了个关于独角兽的问题,企业家们直挠头 习近平本想给遭受重创的民营企业打打气,结果却适得其反。 Lingling Wei 更新于 2024年6月12日 12:15 CST 中国一度努力让民营企业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习近平扭转了这一路线。 图片来源:NOEL CELIS/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本文来自《华尔街日报》每周三发送的中国洞察新闻简报,该简报由本报首席中国记者魏玲灵主笔,她在同事Clarence Leong的协助下与您分享她关于中美竞争动态的独家解读。点击此处,即可订阅这份简报。) 上个月底,习近平召集一批经过挑选的企业家举行了一次座谈会,希望为因其政策而遭受重创的民营企业打打气。结果却适得其反。 一切都要归因于习近平亲自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让人对他治理中国经济的方式更加困惑。 据官方媒体报道,在5月23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在听到与会企业家关于创新和投资的发言后问道:“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官方媒体的报道没有提及与会企业家是如何作答的。独角兽指的是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私营初创公司。不过,中国社交媒体上立刻涌现了大量分享和评论,有些观点异常直白。 一位微博用户写道:难道不是因为你? 另一位微博用户指出:早晚要被国有化,谁愿意投资和扩张? 一位初创企业投资人说了一句话,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说,(最高领导人)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在这位投资人和他的同行看来,这个问题表明领导人认为自己的政策没有任何问题。因此,进行任何实质性政策纠偏的可能性都很小。 改弦易辙 习近平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世代以来意识形态观念最强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不信任资本力量,多年来一直在竭力确保民营企业遵循共产党的议程和目标。 对习近平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毕竟,中国的制度本应由国家行为而非私人行为主导。而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家们都是听命于党的指挥。 尽管如此,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让民营企业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习近平却背离了这一路线,强调党的控制高于一切。 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加强对资金流动的引导,对企业家和投资者及其获利能力设定更严格的界限,在某些情况下,中共甚至试图接管政府认为失控的公司或部门,将其纳入国家控制。 中国政府最近处理房地产危机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中国政府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制定全面计划,帮助陷入财务困境的开发商进行债务重组,并让银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承担损失。这些举措虽然痛苦,但能恢复公众对市场的信心。 但以习近平为首的领导层却希望复兴社会主义住房观,让国家重新掌管住房市场。中国领导层已宣布计划,由国家收购陷入困境的私营市场项目,将其改作廉租房或在某些情况下出售。 习近平手下的经济沙皇何立峰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特别强调,必须认识到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 习近平的做法可能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现有房主的房产权益可能会受到威胁。对任何政府来说,尤其是对强调房地产“人民性”的政府来说,这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更有甚者,一些高级官员还暗示,将加大力度打击助长开发商高风险行为的力量,比如银行家和金融机构等。 然而,这种猎巫行动,以及最高领导人向企业家抛出的那个问题,似乎很难成为解决私营部门信心下滑的良策。 https://cn.wsj.com/articles/%E4%B9%A0%E8%BF%91%E5%B9%B3%E9%97%AE%E4%BA%86%E4%B8%AA%E5%85%B3%E4%BA%8E%E7%8B%AC%E8%A7%92%E5%85%BD%E7%9A%84%E9%97%AE%E9%A2%98-%E4%BC%81%E4%B8%9A%E5%AE%B6%E4%BB%AC%E7%9B%B4%E6%8C%A0%E5%A4%B4-2f3aee94
80Loading...
32
中国在南美新建巨型港口,令美国后背发凉 该秘鲁项目可加速与亚洲的贸易往来,并将中国的旗帜插在美国的后院。 Ryan Dubé / James T. Areddy 更新于 2024年6月13日 16:40 CST 秘鲁钱凯正在建设一个总投资35亿美元的港口,由来自中资银行的贷款提供资金支持。 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这个宁静的小镇上,中国正在建设一个巨型港口。这个港口可能会挑战美国在这个资源丰富地区的影响力,而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将该地区视为自家后院。 在鹈鹕和乘着小木船的渔民的映衬下,钱凯深水港在这里拔地而起。这个港口对中国非常重要,预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年底将在他疫情后首次访问南美大陆的时候,亲自为该港口的落成揭幕。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hina Ocean Shipping或Cosco,简称中远)持有该钱凯港多数股份。该港口承诺将加快亚洲和南美洲之间的贸易,缩短蓝莓、铜等各种产品跨太平洋运输的时间,最终惠及远在巴西的客户。 当新一轮低价中国商品的涌入让一些国家惴惴不安之际,钱凯港可以为中国电动汽车和其他出口产品打开新的市场。中国已经是大部分南美洲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美国担心,中国通过控制这个可能成为南美洲第一个真正全球商业枢纽的港口,将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资源的掌控,加深其在美国近邻的影响力,并最终在附近部署军队。 领导美国南方司令部的陆军上将Laura Richardson上个月在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次安全会议上说:“这将使中国人能更容易地从该地区获取所有这些资源,因此应引起关注。” 一些前美国官员认为,该项目凸显出美国在拉美地区留下的一个外交空白。美国将资源集中到其他地方,比如最近在乌克兰和中东。 “这改变了局面,”前美国国务院高级外交官、现任智库美洲理事会(Council of the Americas)华盛顿办事处负责人的Eric Farnsworth说。“这确实以一种重大的新方式让中国成为南美洲通往全球市场的一个门户。从这一点来说,它不仅是一个商业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 该港口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50英里处,总投资35亿美元,由来自中资银行的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尽管该地区的其他一些港口也有较大的集装箱吞吐能力,这个港口处水深接近60英尺,将成为南美洲太平洋沿岸首个能够容纳和处理超大型船舶的港口。如此一来,企业就可以使用大型船舶直接在秘鲁与中国之间运送货物,而不必使用必须先到墨西哥或加利福尼亚的较小船只。 中远表示,钱凯港项目纯粹以促进商业为目的。 中国为货运卡车修建的一英里长的隧道将把港口与避开城市中心的公路连接起来。 “这是一个旨在促进发展的商业项目,”中远驻秘鲁的副总经理Gonzalo Rios说:“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 在2019年有关钱凯港项目的共识达成后不久,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中预测,秘鲁未来有望成为中国-南美贸易的一个枢纽,报道中还刊登关于该港口或可帮助中国政府推进其他优先事项的暗示,如比海底光缆的铺设。 一篇发表于《中国日报》的英文评论文章称,秘鲁可以成为这样一条走廊的锚,不仅仅是因为该国的地理位置,还因为其与中国的关系。 秘鲁已对美国的关切置之不理。秘鲁这个国家拥有3,300万人口,远离任何潜在的全球冲突,外国军队前来驻扎需要该国国会审批,港口运营商事宜则不然。 秘鲁外交部长哈维尔·冈萨雷斯-奥莱切亚(Javier Gonzalez-Olaechea)说,如果美国忧心于中国在秘鲁日益扩大的存在,那么美国就应该加强自己的投资,他说“欢迎所有人”来投资。 “美国几乎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许多项目,但在拉丁美洲却没有那么多,”冈萨雷斯-奥莱切亚接受采访时说。“美国就像一个非常重要但却很少花时间和我们在一起的朋友。” 预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今年年底将出席钱凯港的落成典礼。 钱凯港与一个希腊港口遥相呼应,后者的股权于2016年被中远收购,使中国在南欧有了一个立足点。如今,中国公司在大约100个外国海港控制或运营着码头。据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大学威廉与玛丽学院(William & Mary)旗下研究实验室AidData的数据,从2000年到2021年,中国公司在至少46个国家为价值近300亿美元的相关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港口投资让中国在与急需投资的国家打交道时拥有了外交优势。中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或经营的港口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停靠过中国海军舰船。 但这些港口还没有发展成为中国的隐形军事基地,只是在形式上作为接待海军舰船停靠的场所。由于在新市场建立贸易中心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因此中国这些港口建设的商业成本效益分析尚需时日才能揭晓。从莫桑比克背负的债务负担到肯尼亚出现的环境破坏,中国建设港口带来的更紧迫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欧洲也有迹象表明,当地利益也被置于中国利益之后。 一位了解会谈情况的前美国官员和前秘鲁官员表示,美国已经与秘鲁官员讨论了对于中国控制该钱凯港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担忧。令美国忧心忡忡的是中国商业公司与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国军队之间的关系。港口和港口中的设备既可以用于商业,也可以用于军事。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高级研究员Isaac Kardon说,中国国内法规要求中国公司在运营中顾及国防需要,这可能意味着要在港口码头为军舰提供优先通道、与政府共享可能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以其他方式支持国防与动员工作。 秘鲁著名商人、前美国外交官John Youle说:“美国人本来是有些打盹。突然之间,他们醒过神来了。” 这种转变可能会在今年11月中旬显现出来,届时预计习近平将在秘鲁出席亚太峰会。无论美国总统拜登是否出席这次峰会(定于11月美国大选后不久举行),习近平都可能通过拿出一个旨在加强中国在西半球影响力的项目博得眼球。 钱凯港已将秘鲁置于美中两个超级大国在南美竞争的中心。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在拒绝了美国的要求、不打算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排除在巴西的5G网络建设之外后,巴西希望与中国合作开发半导体。中国的数家公司正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修建地铁。洪都拉斯与台湾断绝了关系,希望借此获得大量中国投资。在阿根廷,中国正在收购锂矿;锂是电动汽车生产所需的关键原材料。 秘鲁欢迎中国在港口、铜矿开采和电力等领域进行广泛投资,这将使中国企业控制秘鲁几乎所有的电力输出。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研究中国-拉美关系的专家Leland Lazarus说,“秘鲁正在进一步增加自身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这使秘鲁容易受到来自中国的潜在经济胁迫。” 港口投资为中国提供了与渴望获得投资的国家打交道时可用的外交筹码。 钱凯港水深近60英尺,将成为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第一个能够停靠巨型船舶的港口。 根据两个批评中国政府的组织台湾民主实验室(Doublethink Lab)和China in the World Network编制的一项指标,秘鲁在全球受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中排名第五。在秘鲁,中国制造的汽车随处可见。在首都利马绿树成荫的Miraflores区,离一个以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命名的公园不远,当地政府为一个俯瞰太平洋的“中国公园”(China Park)举行了落成典礼,公园里有一个凉亭和从中国运来的狮子雕像,以庆祝两国关系的加深。 在这个港口,有西班牙文和中文双语指示牌,一条一英里长的隧道将使货运卡车无需穿过城镇即可进入港口。自动起重机和无人驾驶汽车将把货物运上一些全球最大的货轮,这些船的长度与纽约帝国大厦的高度相当。 该钱凯港的建设给这个曾经沉睡的渔业小城带来了巨大的噪音和震动,当地人称该港口的施工建设造成房屋墙壁出现裂缝、一条道路塌陷和该地区渔业衰落。中远集团表示,已经修复了房屋和道路,并努力减轻对渔民的影响。 “渔业已是今非昔比了,”钱凯的渔民Hugo Pasache说。“再过一年,我就会卖掉所有东西,干点别的。” Daniel Bustamante预计,该港口将为他在秘鲁沿海地区种植的蓝莓和牛油果打开新的亚洲市场,现在他主要通过海运将这些产品运往欧洲和美国。目前秘鲁和中国之间的航运路线用时约35天,对于大多数易腐食品而言,到达市场的时间都太长了。该钱凯港将帮助缩短三分之一的时间,降低商业成本。 “这将是我们进入亚洲的一个窗口,” Bustamante说。“我们期望能在亚洲市场取得大幅增长。” 对中国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的是让巴西使用这个港口。自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以来,一个主要障碍依然存在:巴西和中国面对的不是同一片海洋。 钱凯的渔民Hugo Pasache说渔业已是今非昔比了。另一位居民指向墙壁的裂缝,她说这是港口建设造成的。 目前,中国购买巴西约三分之二的铁矿石和大豆。通过海运向中国运输出口产品要么往东经大西洋,要么往北通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 秘鲁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经济学家Omar Narrea说,有了这个钱凯港口,远在丛林城市马瑙斯的巴西出口商有望将往返中国的海运时间缩短一半。 不过,前往亚马逊雨林和安第斯山脉另一侧的港口仍是一项重大挑战。秘鲁在其最南端有一条高速公路与巴西相连,并表示连接该钱凯港的新高速公路和铁路正在规划中。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实现共赢的项目,” 巴西交通部长Renan Filho说。“但有些部分极其复杂。”
70Loading...
33
https://cn.wsj.com/articles/%E4%B8%AD%E5%9B%BD%E5%9C%A8%E5%8D%97%E7%BE%8E%E6%96%B0%E5%BB%BA%E5%B7%A8%E5%9E%8B%E6%B8%AF%E5%8F%A3-%E4%BB%A4%E7%BE%8E%E5%9B%BD%E5%90%8E%E8%83%8C%E5%8F%91%E5%87%89-5c043ced
120Loading...
34
前副國安顧問:TikTok和小紅書是中國統戰工具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2024-06-13 11:48 ET 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中央社 TikTok短影音平台近年在台流行,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今天表示,中國對台灣進行心理戰、資訊戰、法律戰,台灣需要採取更積極作為維護民主自由,而TikTok和中國社群平台小紅書就是中國的統戰工具。 壯闊台灣聯盟今天下午舉行「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新書發表會,本書編輯與主要作者博明(Matt Pottinger)和共同作者、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副資深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以及共同作者、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出席與會。 博明指出,中國常提到對台3戰,包含資訊戰、心理戰、法律戰,台灣總統賴清德於5月20日宣誓就職後,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的軍事行動,有點類似封鎖,這是心理戰的一環,讓台灣民眾感覺到「抵抗是沒有用的」、「沒有辦法阻止中國」,製造心理衝擊,因為台灣民眾可以透過選票,選舉出政府。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曾指出,短影音平台可以做為心戰工具,用來贏得大眾的心,並操縱大眾心理,北京非常積極在這方面操作。 博明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台灣進行心理戰、資訊戰、法律戰,台灣需要更積極採取作為來對抗,並維護台灣的民主自由,小紅書和TikTok「就是中國統戰工具」,雖然可以自由地選擇上傳的內容,但是推播或是擴散是由共產黨員還有中國的字節跳動公司編輯所決定,由這些人來控制言論。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5/8029897?from=wj_maintab_index
140Loading...
35
美副国务卿:北京全力拼经济复苏 盼美中关系暂时稳定 2024.06.12 19:24 ET 2024年6月12日,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在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讲述了拜登政府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威胁的方针。 视频截图/史汀生中心官网 随着美中间的大国竞争持续升级以及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摩擦事件频传,美中两国的互动近来格外吸引外界关注。对此,本周三,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华盛顿的一场智库活动上讲述了拜登政府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威胁的方针。 美防長:“只有亚洲安全,美国才能安全” 美官员:美国将确保台海、南海和平稳定 美日菲联手抗衡中国威胁 关注南海东海台海局势 近几个月,印太地区不太平静。不仅两岸局势随著台湾的新总统赖清德上任而变得更加紧张,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冲突也不断升级,而与台湾及菲律宾存在伙伴及同盟关系的美国,在美中大国竞争的框架下如何针对印太地区热点事件进行反应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本周三,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在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举办的研讨会上讨论了拜登政府如何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野心和对周边国家的威胁。 会上,坎贝尔谈到,在经济协作方面,美国正同印太地区的伙伴就供应链安全、稀有金属供给、关键技术规范等重点议题进行协作。但是他也同时强调,限制中国的发展并非华盛顿的目标,他说:“美国的政策并不是限制中国的经济成长。我相信,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于限制中国取得特定技术,因为中国使用这些技术的方式经常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与此同时,中国在特定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像是倾销电动车到国际市场,使许多国家感到担忧。” 坎贝尔呼吁中国停止南海挑衅 随着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摩擦事件频传,有越来越多声音担心,中菲两国在南海的冲突将比台海冲突更早成为美中爆发战争的导火线。针对中国频繁的在菲律宾专属经济海域对菲国进行骚扰,坎贝尔在会上阐明了美国在南海议题的立场。 坎贝尔说:“美国向菲律宾及中国都表明的很清楚,美国承诺维系印太地区的开放、稳定、及自由航行,美国同时也承诺将作为菲律宾的安全伙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是位令人敬佩的领导人,他表明了不想让南海问题升级成危机,并希望与北京透过外交及对话解决问题。美国支持这样的做法,我们希望中国停止对美国在印太地区重要盟友的挑衅行为。” 而针对美中关系当前的状况,坎贝尔指出,自从去年十一月的拜习会后,两国同意建立更多的沟通管道,美中间目前存在避免紧张关系升级的共识:“我们认为,中国当前最关注的议题是国内的经济,它正试图说服投资者重回中国市场,一个多礼拜前,我在华盛顿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晤,在这些会议中,我们认为中国相当坚定的想要维系美中关系。” 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右)在研讨会上阐明了美国在南海议题的立场(视频截图/史汀生中心官网) 学者:尽管美中建立"新常态" 长期关系依旧在恶化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即将于十一月举行,外界关注,美中关系的前景究竟会如何发展?对此,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资深研究员、专研美中战略竞争的库珀(Zack Cooper)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台记者,美中关系目前已经建立了“新常态”,但是,尽管双方建立起沟通管道,这些沟通管道却很难根本性解决争端。 库珀说:“我认为美国和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两国一方面关系紧张,一方面仍在对话。但是,这些对话无法真正解决结构性的紧张问题,所以这些对话会持续,直到美中关系出现更严重的波折,例如发生某起事件或某个危机,而后中方就会再次中断一些对话管道。所以我认为,美中关系短期内是稳定的,但从长期来看,两国关系仍在恶化,尤其南海局势无疑令人担忧,相关的问题持续升级,没有稳定的迹象。" 记者:唐缘媛 责编:李亚千 网编:洪伟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tj-06122024095423.html
130Loading...
36
分析:解放軍大規模軍事存在常態化 對台溫水煮青蛙 中央社華盛頓11日綜合外電報導 2024-06-12 16:48 ET 解放軍進行「聯合利劍─2024A」,出動火箭砲車。(取自解放軍東部戰微信公眾號) 中國上月進行環台軍演前幾無預兆,未來恐繼續無預警進行。分析指出,中國正對台採「溫水煮青蛙」戰略,推動其軍事存在常態化,而無大規模暴力的封鎖也將使美國難以做出軍事回應。 「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從上個月中國陸、海、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對台灣周邊進行的為期兩天聯合軍演來看,顯然任何一場這類大規模演習都很容易升級成為衝突,讓中國可以在幾乎沒有預兆情況下發動封鎖或將台灣隔離。 前美國海軍官員、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兼任資深研究員許卡特(Thomas Shugart)說,中國武裝部隊已經能夠「從實質上開始增加大規模演習的頻率,而這些大規模演習具備了執行封鎖的諸多要素」。 他表示,5月的代號「聯合利劍-2024A」演習展現中國的艦隊「完全適合用於」展開封鎖或將台灣隔離。 美國國防部已確認封鎖是北京一個選項,並在針對解放軍所作的最新報告中強調,「中國人民解放軍論著中描述聯合封鎖戰役,解放軍可能進行海、空交通封鎖,包括切斷攸關台灣生存的進口,以迫使台灣投降」。 若確實執行,這類行動恐會立即對台灣經濟造成極其嚴重後果,切斷貿易和航運。此種行動可迫使台灣軍隊採取行動,卻不見得會激發美國和盟友做出軍事回應,台灣恐怕只能靠自己。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巴帕羅(Samuel Paparo)在中國最近軍演之後表示,美國密切觀察、從中學習並且進行評估,這項演習「看起來像在預演」侵略台灣。 針對一旦中國侵台,外界臆測美國將會做出軍事回應;但是在台灣遭到封鎖或隔離,解放軍沒有進行兩棲突襲的情況下,美方將做何回應則仍不清楚。 5月解放軍演習之前幾乎沒有預兆,意味中國可以繼續隨興展開這類環台軍演,並為幾無預警的情況下發動攻擊進行準備。 澳洲退役陸軍少將、專精戰爭演進的軍事戰略家萊恩(Mick Ryan)說:「與其說是獨特的行動,不如說那只是加快頻率。這告訴我們,他們的行動將會持續不斷,而且有點像是可以比以前更精準地自行升高施壓或是調低強度。」 這將有助於中國一旦突然採取更挑釁行動時得以維持出其不意的作風,而出其不意正是其戰爭理論強調的戰鬥計畫其中的關鍵部分。 藉由提高頻率並且把在台灣周邊的軍事存在常態化,中國正在採行專家和剛卸下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一職的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等軍事官員所稱的「溫水煮青蛙」戰略。 此一戰略本質上牽涉到升高並維持在區域內的挑釁行徑,使得在中國真正決定進行封鎖或隔離的關鍵時刻變得難以分辨其間差別。 這種情況已屬戰爭行為,卻讓美國及盟友處境尷尬,得就各種回應的選項進行權衡,尤其是在沒有發生大規模暴力的情況之下。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5/8027326?from=wj_maintab_index
110Loading...
37
四名美国教师吉林遇袭 学者:“一息尚存”的美中民间外交恐“断气” 2024年6月11日 21:26 林乃绢 中国东北吉林省星期一(6月10日)发生一起公园持刀伤人事件,四名在中国工作的美国艾奥瓦州康奈尔学院教师被刺伤。(路透社转发) 评论 (66) 台北 — 中国外交部星期二(6月11日)定调,四名到中国工作的美国康奈尔学院(Cornell College)教师吉林遇刺案为“偶发事件”,随后吉林市公安局也发公告称,已迅速抓捕崔姓犯罪嫌疑人。 然而,政治观察人士认为,事件引发的后续效应恐不小,因为此次袭击可能是中国战狼外交排外情绪的外溢,对美中两国间敌意的积累和民间往来无疑是雪上加霜,或可预期美国官方也应会强烈反击。 四名美国教师于吉林市北山公园遭遇不明身份的袭击者刺伤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于星期二的例行记者会援引当地警方的研判,称此事件为“偶发事件”,且断言“不会影响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正常交流”。 中国东北吉林省星期一(6月10日)发生一起公园持刀伤人事件,四名在中国工作的美国艾奥瓦州康奈尔学院教师被刺伤。(路透社转发) 请同时参阅: 四名美国大学教师在吉林遭刺伤 中国外交部称“偶发事件” 邱师仪:冲击美中民间交流 但政治观察人士却认为,后续效应恐将持续发酵,并冲击到美中民间交流。 位于台中的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邱师仪表示,美中两强基于地缘竞争的白热化,不管就军事或政治经贸面所衍生的紧张情绪和摩擦都还在意料之中,但若连最友善、最容易维持的民间教育文化交流都突发敌意和暴力意外,代表两国的民间外交恐也开始进入恶性循环,将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却步。 他分析,许多赴华交流的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相对友善,因为他们来自教育界,多属自由派人士、政党倾向也偏向支持民主党,并喜爱中国文化,甚至在中国也有裙带关系或个人感情联系,因此,即便在美中竞争关系极度紧张时刻,他们仍愿意前往中国。 3月17日,官媒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利用人工智能在其英语频道栏目《先声夺人》(First Voice)中推出了一档新的动漫节目:《破碎的美国》(A Fractured America)。(视频截图) 请同时参阅: 中国官媒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动漫散布反美言论 邱师仪指出,美籍教师遇刺恐引爆美中政治板块上的两大冲突元素。其一,他说,由于吉林位处东北内陆,当地民众的平均教育程度较低,他们既有的反美情绪或民族主义容易遭煽动;其二,遭刺的美籍教师来自美国中西部的艾奥瓦州,政党倾向偏支持共和党,被视为最反共的“红州”,换言之,双方本就属较易起冲突火花的潜在族群,现突发暴力意外,若不妥善处理,星星之火或可燎原。 邱师仪也对遇刺事件后的两国民间往来不表乐观,他形容,原本“一息尚存”的美中民间交流,现在形同“完全断气”,因为中国现在仇外、仇美的情绪不断外显,不仅常见政府官员、解放军发泄类似的情绪、甚至恐已蔓延至一般百姓,他说,这是中国霸凌、强盗式外交崛起后的副作用。 邱师仪还提醒,中国应了解,美国会强力捍卫每一位即便是身在海外的美国公民之生命,因此,可以预期美国政府对此暴力事件的愤慨情绪,也将蔓延到美国民间。 邱师仪告诉美国之音:“中共不要太高估自己的实力,美国这个国家很常时候,外交是很情绪性思考的,如果中共当局不知道退,高估了(美国总统)拜登的情商,它(中共)后面还有的有得受了。” 美籍教师遇刺事件在中国社媒一度被消失 除了中国外交部,中国境内的传媒和网络大V也积极唱和官方,希望淡化或缓和此暴力事件的意味浓厚。 美籍教师遇刺事件第一时间已于中国社媒平台引发热议,关键词“吉林北山公园”还一度登上热搜。 对此,中国党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星期二(6月11日)也在微博发文强调,此为偶然事件,他写道:“外国人成为随机作案目标,从网路上的影片来看,外国人士受伤的状况似乎不是很重,祝福他们得到及时治疗并且没有大碍。” 他还说,中美官方正在推动恢复人员交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各地的外国人士明显增多,他总结,中国民众对于外国游客普遍友好。 不过,胡锡进发文后不久遭删文,原因不明,但他随即又在X社交平台发文称:“谴责袭击,但此事件在中国社会大背景下都是孤立事件”。 多数中国网民也附和胡锡进的观点,有人留言称:“普通刑事案件没啥大不了,中国人在美国遇害的也不在少数,平常心等警方通报”,也有网民写道:“个例依归处理即可”。 但也有不少中国网民吐槽并讽刺称:“国内媒体一片沉默是为什么?没什么大不了就播出来”、“一直撤热搜、外国人躺在地上的图片也给屏蔽了”、“这很少见,建议国安介入查一下。” 台湾学者邱师仪也批评,中国对此暴力事件的处置过于消极,应尽速检讨通报资讯的不透明,并对社会关切的刑事案件松绑言论控制和新闻钳制。他说,如果四名美籍教师遇刺真是偶发事件、并非中国民众针对美国的仇外情绪,北京当局就开放言论,留待众人和媒体去检视。 四名美籍教师遇刺遭袭击后已逾30个小时,但中国媒体的报道篇幅有限,网络消息也遭封锁。 吉林市公安局也是在中国外交部做出正式回应后,才公开案件。当地公安局称,吉林北山公园发生伤人事件后,属地派出所民警已于第一时间将伤者送医救治,并迅速抓捕崔姓犯罪嫌疑人。经查,崔姓嫌疑人因走路时与一名美籍教师发生碰撞,遂持刀刺伤当事人与三名同行的美籍人士。目前伤者均得到妥善医治、无生命危险。 中媒《北京青年报》等随后也同步刊登吉林公安局的公告。 美国康奈尔学院证实,遭袭击的四名受害者皆为该校讲师,康奈尔学院讲师和中国吉林北华大学有学术合作关系,四人前往授课两周,由北华大学负担讲师旅费和生活费用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ese-police-say-a-suspect-is-in-custody-in-the-stabbing-of-4-us-college-instructors-20240611/7651292.html
90Loading...
38
美国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以阻止中国等国家与莫斯科做生意 2024年6月13日 06:27 美国之音 资料照片:2024年5月28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科比在白宫的每日简报会上讲话。(美联社照片) 评论 (1) 美国星期三(6月12日)扩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与此同时,七国集团(G7)领导人准备齐聚意大利参加峰会,其首要任务将是增加对乌克兰的支持和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机器。 星期三的一揽子计划针对的是帮助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战争的中国公司,并提高了与受制裁的俄罗斯实体合作的外国金融机构的风险。 制裁还针对俄罗斯的金融基础设施,试图限制流入和流出俄罗斯的资金量。制裁公布后不久,莫斯科交易所宣布将暂停美元和欧元交易。 自战争开始以来,美国已经制裁了4000多家俄罗斯企业和个人,以阻断资金和军备流向莫斯科,莫斯科的优势火力使其在最近几个月的战场上具有优势。尽管如此,随着俄罗斯试图重塑供应链,新公司不断出现。 “我们必须非常诚实地说,普京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对手,他愿意适应并找到那些愿意合作的人,” 美国国务院经济制裁政策和实施主任亚伦·福斯伯格(Aaron Forsberg)告诉美联社。 他说,因此对俄罗斯的制裁是一件“动态的事情”。 这包括首次列出地址,以打击以不同名称在同一地址重新开业的公司。 虽然制裁并未阻止非法商品的流动,但其目的是使俄罗斯更难采购关键技术,并提高商品的加价。星期三的一揽子计划的目标是俄罗斯与供应商之间超过一亿美元的贸易额。 300多项新制裁主要旨在阻止中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土耳其等国的个人和公司帮助莫斯科规避西方在获取关键技术方面的障碍。制裁还威胁,如果外国金融机构与几乎所有受制裁的俄罗斯实体有业务往来,就会受到制裁;这突显了美国的观点,即克里姆林宫已将俄罗斯经济转向战争状态。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表示,俄罗斯军方“迫切希望与外界接触”。 这一消息是在乔·拜登(Joe Biden)总统抵达意大利前不久宣布的,他和其他七国集团领导人正在紧急考虑援助乌克兰,包括将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转化为对基辅的数十亿美元支持。 星期三,七家中国和香港公司因向俄罗斯运送数百万美元的材料而成为制裁目标。这些材料其中包括可用于俄罗斯武器系统的物品。 美国官员表示,中国是俄罗斯关键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国,向俄罗斯提供中国和西方的技术。 星期三,美国制裁了一家中国国有国防公司,美国官员们称该公司运送了用于俄罗斯国防部门的军事装备。 基辅经济学院(Kyiv School of Economics)资深经济学家本杰明·希尔根斯托克(Benjamin Hilgenstock)表示,此举发出的信息是,美国“愿意涉足更危险的领域”,加大对中国政府的压力。 “我们将处理(中国)对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的支持。我们将应对中国的非市场政策,这些政策正在导致有害的全球溢出效应,”白宫国家安全发言人约翰·科比(John Kirby)星期二告诉记者。 在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总统入侵乌克兰后,中国没有制裁俄罗斯,普京在5月份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强调了两国蓬勃发展的战略关系。 “中国领导层对使得这些制裁取得成功不感兴趣,” 柏林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SWP)的俄罗斯制裁专家贾尼斯·克鲁格(Janis Kluge)说。 克鲁格说,北京不愿停止价值巨额的贸易,也不想“在这场战争中增加对普京的压力”。 从中国进口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因为北京是关键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国,包括对西方公司。中国公司还充当向俄罗斯销售和运输西方零部件的中间人。 但是,希尔根斯托克说,尽管在乌克兰战场上发现了中国技术,但大多数部件仍然来自西方国家,包括那些在高科技无人机和弹道导弹中发现的“绝大多数”部件。 除中国外,美国还针对土耳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企业实施制裁,官员们表示,这些企业向俄罗斯的公司发送了高优先级的物品,包括向已经受到制裁的企业提供物品。 去年12月,白宫表示,如果外国金融机构与俄罗斯国防部门的实体合作,它们可能会受到制裁。星期三扩大的制裁现在意味着,如果这些机构与几乎任何受制裁的俄罗斯实体合作,它们可能会面临此类制裁。 美国总统拜登的高级外交政策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前往七国集团会议的途中告诉记者,向中国和其他国家传达的信息是,他们“面临与财政部发生冲突并受到制裁的严重风险”。 分析人士表示,对触发二级制裁的恐惧是一种有效的威胁。 虽然习近平主席可能不想促进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但“中国的银行一直非常小心,以免成为二级制裁的目标,因为这将代价非常昂贵,”克鲁格说。他并指出中国的银行已经终止了与俄罗斯客户的关系。 该一揽子计划还旨在瘫痪俄罗斯能源部门的发展和未来的现金来源,包括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这些项目已由一家中国公司运送了关键的液化天然气技术。 此外,该一揽子计划还针对参与将乌克兰儿童强行转移和驱逐到俄罗斯的人。 来自俄罗斯和俄罗斯占领的乌克兰的五人在参与对儿童的强制军事化和再教育,并向他们提供俄罗斯护照后受到制裁。 (本文依据了美联社的报道。)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widens-sanctions-on-russia-to-discourage-countries-such-as-china-from-doing-business-with-moscow-20240612/7653568.html
80Loading...
39
Media files
240Loading...
40
媒体:欧洲之变,左派的王炸为何成了右派的筹码? 孙立平社会观察 1天前发布 欧洲议会选举初步选举结果披露。 有人惊呼: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这多少有点一惊一乍,但也可以说明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初选结果表明,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仍然保持领先地位;极右翼政党正在欧洲议会中快速崛起,绿党和马克龙所属的复兴欧洲党团则损失惨重。 据此,可以得出三个基本结论。第一,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保持了在欧洲议会中第一党团位置。这意味着欧洲议会中的主导力量没有发生变化。第二,预计极右翼政党将赢得欧洲议会720个席位中的150席,极右翼是这次选举最大的赢家,这表明欧洲向右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第三,中左翼遭遇到最大的失败,特别是复兴欧洲党团的选举结果最惨。 如果就国家而论,马克龙领导的法国复兴党和朔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受到的打击最大。 这届的欧洲议会选举,可能是最受关注的一届。包括我本人,也是第一次这么关心欧洲议会的选举。 其原因,也许在于如下三点。 第一,眼下正是后全球化时代大分解大重组的关键时刻,欧洲何去何从当然令人瞩目。第二,俄乌战争正处在胶着状态,特别是在不久后美国总统大选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欧洲的动向将会对这场战争的结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第三,不断加重的欧洲向右转的趋势,将会产生什么样的进一步结果。 但在本文中,我想先探讨一个问题:欧洲右转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我将其称之为上左下右:在过去的几年中,尽管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与议会选举中右翼获得成功,甚至在意大利则是梅洛尼领导的极右翼意大利兄弟党赢得大选,但至少在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最重要的欧洲国家,是中左翼执政。而一些极右翼政党,包括勒庞领导的法国国民联盟和德国的选择党,虽然势力不断壮大,但一直没有赢得大选,没有获得执政地位。 换言之,所形成的基本格局是,政府偏左,社会偏右,或者说是上左下右。当然这么说也不是很确切,应当说是在社会中或大众层右的势力越来越壮大。 再换句话说,整个欧洲的右转是来自社会的推动。 那是什么原因推动了社会的右转呢?一说到这个问题,答案似乎就是不言自明的:失业率上升、收入不平等加剧和社会福利减少等。老百姓关心的不就是这些问题吗?他们对执政者的不满不就是这些问题吗? 但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了?是的,是有点不对劲了。因为我们知道,在传统上,失业、收入、福利、不平等这些问题,都是左派的牌,都是左派大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凡是这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左派往往都是一呼百应。教科书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左派注重公平,右派注重效率。 现在怎么弄反了呢?在右派后面的,都是这些问题的诉求者,而左派却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或者就像本文的题目说的,左派的王炸为何成了右派的筹码? Chris Bickerton,印象中好像是剑桥的一位教授,这次我没仔细去查,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是我们时代的最大讽刺。不平等的回潮成为西方民主的紧迫关切,但持有社会民主立场的政党却处于危机之中。这句话很令人回味,但与我想说的意思又不完全吻合。因此,我想把这句话改一下: 这是我们时代的一个巨大讽刺:在不平等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候,肩扛公平大旗的左派却陷入危机之中。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法国学者皮凯蒂大家都知道,他的名著《21世纪资本论》,研究的就是不平等问题。这位老兄为了将其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政治实践,在201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中,他决定力挺社会党候选人贝诺瓦·阿蒙。然而最终阿蒙得票只排第五,之前占据议会多数的社会党也在次月的立法机构选举中遭逢惨败,失掉大部分席位。 这是一次失败的实践。为什么会失败呢?也许,是他的理论思路出了问题,因为他所关心的平等或公平问题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我现在能想到的,至少有这么两点: 第一,说到底,人们所关心的失业、收入、福利、不平等这些问题,实际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状况,即如何使得自己生活得好一点,舒服一点,惬意一点。但人们这些年对生活的种种负面感觉,并不能简单归之为贫富差距的扩大,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不景气。我们知道,这些年欧洲的经济一直徘徊在衰退的边缘。而左派对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在行。阿根廷选择了右派的米莱,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在这些年左右翼的争辩中,移民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有时甚至是第一位的话题。而这个问题又与全球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左派往往是全球化的拥抱者,而右派往往是全球化的拒斥者。移民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是,以哈冲突发生之后,欧洲各国普遍发生了由移民发起或参与的支持巴勒斯坦甚至哈马斯的抗议活动。而在过去这些年,与移民有关的暴力事件事件也时有所闻。这无疑是右翼所主张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和反移民政治主张的身后土壤。 可以说,时代变了,政治的框架也在变。这是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种种变化必须有的眼光。 https://www.6parker.com/thread/5721369
200Loading...
中国海警新规即将生效,菲国民众到中国使领馆抗议示威 2024年6月14日 23:21 木风 菲律宾渔民和活动人士在中国驻马卡蒂领事馆前抗议中国海警执法新规。(2024年6月14日) 评论 (9) 华盛顿 — 中国海警执法新规将在本周六(6月15日)开始生效。菲律宾民众对此极为愤怒。他们尤其反对新规中有关条款授权中国海警船可以对那些“擅自”进入中国所认定的“中国海域”的外国人实施扣押,最多可达60天。 香港南华早报周五报道说,菲律宾反对派和渔民团体周五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中国大使馆外面举行抗议示威,他们毁掉了贴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画像的硬纸板,表达他们的愤怒。 菲律宾反对党“国家第一党(Bayan Muna)”秘书长蒙·帕拉蒂诺(Mong Palatino)表示,抗议者谴责他们所说的中国在西菲律宾海(菲律宾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毫无依据的行动”。 报道引用帕拉蒂诺的话说,“渔民们和菲律宾人将蔑视这条命令。”“中国才应当承担‘擅自闯入”的责任,”他说。 在中国驻马卡蒂(Makati)领事馆外,前国家第一党代表泰迪·卡西尼奥(Teddy Casiño)表示,示威者敦促中国重新考虑其海警执法新规。 卡西尼奥说,“我们在这里谴责中国掠夺我们领土的最新行动。” 中国海警局最近公布的海警新规的正式名称是《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这是中国当局为实施2021年发布的海警法而制定的具体执法措施。新规允许中国海警船可以向外国船只开火,并可以扣押“擅自闯入”中国划定的“中国水域”的外国人,并可以扣留最多六十天。 靠近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中国称黄岩岛)的三描礼士(Zambales)省马辛洛克镇(Masinloc)的新马辛洛克渔民协会领导人莱昂纳多·夸雷斯马 (Leonardo Cuaresma) 向媒体表示,他的社区将继续在传统渔场进行作业。 夸雷斯马警告说,中国如果伤害或者扣押一名菲律宾渔民,他们就会绑架十名中国人。“如果这就是他们(中国)希望的,菲律宾这里可是有许多中国人。”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5月29日表示,中国方面公布的所谓新规将会引起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令人担忧”。“这个新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公民遭到扣押,这不一样。这是一种局势升级。” 马科斯表示,菲律宾方面“将通过各种方式与中国接触,阻止这种侵略性的行为”,并允许菲律宾渔民继续在南中国海捕鱼。马科斯说,如果这种侵略性的行动得到管控,“那么我们就能够以和平方式开展我们的各种正常活动了。” 菲律宾外交部也对中国的海警新规进行了谴责,称如果中国海警船依据这条法规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抓捕菲律宾人,中国就“直接违反了国际法”。 菲外交部指出,“一个国家的国内法不得在他国领土、海域或者管辖范围内使用和执行,不得侵犯其他主权国家根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和权益。” 资料照:中国海岸警卫队船只在南中国海阻止菲律宾的供给船行驶。(2024年5月4日) 去年以来,中国不断骚扰菲律宾在沿海附近水域运输后勤和人道物资的行动,加剧了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中国海警船对菲律宾船使用高压水枪进行攻击,还故意对它们进行冲撞。中国海警船的暴力行为屡屡受到马尼拉和国际社会的谴责。 专家们认为,中国海警新规授权海警部队可以在公海上扣押外国人,这将进一步加剧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 日经亚洲引用菲律宾战略与国际研究所(Stratbase ADR Institute)总裁丁多·曼希特(Dindo Manhit)的话说,中国的新法规增加了“封锁和延误”的可能性,从而使菲律宾向离岛运送后勤物资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 曼希特强调,“最近发生的事件,例如对菲律宾船只的撞击和扣押菲律宾运送的食品等做法都显示出发生危险对抗的可能性。”“威胁到菲律宾渔民的生计,妨碍到菲律宾军方向位于西菲律宾海的离岛运送后勤和人道物资的行动。” 除了菲律宾之外,越南、台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是南中国海的声索国。去年八月,中国发布了基于所谓“十段线”的“标准地图”,引起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十段线无视相关国家的合理主权要求,将几乎整个南中国海都划入中国的版图。 纽约风险情报咨询公司Rane的亚太分析师内特·菲施勒(Nate Fischler)指出,中国公布的这个规定将“增加”南中国海的海事冲突的机率。 日经亚洲引用菲施勒的话说,“中国可以用这条法律针对它所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中的任何地方,这就意味着与中国发生海事纠纷的任何其它区域参与者,比如越南和台湾,都会发现自己的船只被锁定,船员被扣押。” https://www.voachinese.com/a/south-china-sea-philippine-fishermen-protest-against-new-rule-for-coastguard-arrest-20240614/7655894.html
Mostrar todo...
中国海警新规即将生效,菲国民众到中国使领馆抗议示威

中国海警执法新规将在本周六(6月15日)开始生效。菲律宾民众对此极为愤怒。他们尤其反对新规中有关条款授权中国海警船可以对那些“擅自”进入中国所认定的“中国海域”的外国人实施扣押,最多可达60天。

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并遭定罪的美国科学家可能将获港大聘任 2024年6月16日 17:49 美国之音 资料照:哈佛大学化学教授利伯抵达波士顿一家联邦法院。(2021年12月14日) 评论 (10) 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美国知名纳米科学家、前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下个月将访问香港。他将在香港大学演讲,并与该校讨论可能的教职任命。 美国《化学化工新闻》(C&EN)周刊引述一份缓刑监督官提交的文件指出,利伯请求获得许可,将在7月前往中国6天,“讨论香港大学可能的教职任命,并向师生发表科学演讲。” 利伯于2023年2月从哈佛大学退休。 现年65岁的利伯原为哈佛大学化学和生化系主任,也是研究纳米材料的顶级专家。美国联邦政府在2020年1月逮捕了利伯,并指控他向美国政府说谎,称他隐瞒与中国武汉理工大学的关系并接受中国政府的报酬。 利伯于2020年7月被正式起诉。检方在法庭上指责利伯为了维护自己的职业和声誉,刻意隐瞒了他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事实。 2008年起,中国通过政府资助的“千人计划”招聘国外培养的精英科学家。一些科学家被指盗取美国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或在领取美国政府研究资助的情况下没有申报也为中国服务。 检察官说,参加计划本身不是罪行,但利伯就他的参与问题向当局撒了谎,触犯了法律。 根据检方陈述,武汉理工大学每个月向利伯最高支付5万美元薪水外加15万8000美元的生活费,其中薪水的一半用现金支付,另一半向一个中国银行账户付款。但利伯在2013年和2014年的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中没有包括这些薪水,也没有报告这个银行账户。 2021年12月,波士顿一个联邦陪审团判定利伯向当局提供虚假证词、虚报联邦所得税并未能报告一个中国银行账户的控罪成立。 当时,中国政府出面为中国的国际科技交流计划作出辩护,称“中国对外人才交流合作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通行做法并无本质区别。” 2023年4月,利伯被判处罚款和2年监督释放。前6个月,利伯被软禁在家中,上周,法官批准了利伯前往中国的请求。利伯的律师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利伯是美国司法部“中国倡议”计划实施以后,遭逮捕、起诉和定罪的最著名的美国科学家,该计划是特朗普政府为阻止中国窃取商业机密而采取的“严打”举措。 该计划备受争议,遭批评形成一种针对华裔的恐惧文化。在好几起针对大学校园中亚裔教授的起诉失败后,美国政府于2022年修订了计划,将“中国倡议”这个名称取消。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related-nanoscientist-plans-to-talk-with-university-of-hong-kong-20240616/7657843.html
Mostrar todo...
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并遭定罪的美国科学家可能将获港大聘任

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美国知名纳米科学家、前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下个月将访问香港。他将在香港大学演讲,并与该校讨论可能的教职任命。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万维读者网 生活小课堂 2024-06-14 18:29 关于外星生命的讨论自古至今从未停歇,但真实存在的证据却一直未能找到。科学界对此持续保持开放态度,最近,来自英国的专家宣称观察到一个“绿色”的巨人,高达200米,漂浮在距离国际空间站35万公里的地方。那么,这个所谓的“绿巨人”会是外星生命吗? 一、探索外星生命的传说 自从人类开始设想外星生命的可能性,便一直在搜寻其踪迹。有人质疑,为何外星生命会关注到地球?我们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但也有观点认为,如果宇宙中存在比人类更智慧的生命体,他们同样可能具备探索的欲望和敏锐的观察力。 然而,我们对外星人的生活方式了解甚少。科学家们基于假设来推测外星生命的生活形态,但这并不一定反映其真实情况。在当前科技水平下,人类还无法准确判断外星文明的存在形式。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寻找外星生命留下的遗迹来证明其存在,这种方式被称为“探测”。 不过,人类的科技发展尚不足以覆盖广阔的宇宙。即便科技大幅进步,面对庞大的宇宙和无数星球,寻找外星生命仍是巨大挑战。因此,外星生命的存在与否仍是一个谜。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未停止对外星文明的探索。 关于之前提到的“绿巨人”,专家们最初的发现后来被证实是一种“光学现象”,并非真正的外星生命。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二、宇宙中外星文明的数量 确定宇宙中有多少外星文明是困难的,因为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还很有限。尽管我们只能基于假设进行推测,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宇宙中确实存在一种外星生命——我们自己。至于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文明,目前还无法确定。 考虑到现有的科技水平,人类已经在进行外星文明的探索工作,尽管进展缓慢。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之一是“天眼”项目,虽然目前还未有重大发现,但我们坚信终将取得成果。此外,人类向宇宙发送电波也是一种探测手段,但这种做法也伴随着风险。因为担心外星文明可能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科学家们提出应谨慎对待这一活动。 美国在这方面的态度更为积极,因为他们相信自身国力的强大足以应对任何挑战。他们向外太空发送包含人类基本信息和重要图片的电波,希望与外星生命建立联系。然而,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每天都有许多科学家为人类的未来不懈努力着。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三、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的相遇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能与外星文明取得联系,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两者能否和平共处还是会发生冲突?这个问题让人迷茫,因为我们不了解宇宙的奥秘。也许人类和外星文明能够互相尊重,但也可能发生冲突,毕竟道德观念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分歧。 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历史上做过许多有害的事情,我们无法假设外星文明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外星文明一定会与人类友好相处,而且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外星文明的科技不如人类是危险的。这肯定会给地球文明带来威胁。 但这是否属实呢?有科学家认为,只要人类能与外星文明和平接触,就能从中获得更多智慧,推动科技和文明的进步。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外星人的消息,更别提和平接触了。所以让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给未来的探索吧。 结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是否能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相信地球上的科学家们会一直努力探索。我们只需要在地球上好好生活,对自己的家园负责。 https://m.creaders.net/news/page/1265987
Mostrar todo...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信息时代-万维读者网(手机版)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万维读者网 生活小课堂 2024-06-14 18:29 关于外星生命的讨论自古至今从未停歇,但真实存在的证据却一直未能找到。科学界对此持续保持开放态度,最近,来自英国的专家宣称观察到一个“绿色”的巨人,高达200米,漂浮在距离国际空间站35万公里的地方。那么,这个所谓的“绿巨人”会是外星生命吗? 一、探索外星生命的传说 自从人类开始设想外星生命的可能性,便一直在搜寻其踪迹。有人质疑,为何外星生命会关注到地球?我们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但也有观点认为,如果宇宙中存在比人类更智慧的生命体,他们同样可能具备探索的欲望和敏锐的观察力。 然而,我们对外星人的生活方式了解甚少。科学家们基于假设来推测外星生命的生活形态,但这并不一定反映其真实情况。在当前科技水平下,人类还无法准确判断外星文明的存在形式。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寻找外星生命留下的遗迹来证明其存在,这种方式被称为“探测”。 不过,人类的科技发展尚不足以覆盖广阔的宇宙。即便科技大幅进步,面对庞大的宇宙和无数星球,寻找外星生命仍是巨大挑战。因此,外星生命的存在与否仍是一个谜。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未停止对外星文明的探索。 关于之前提到的“绿巨人”,专家们最初的发现后来被证实是一种“光学现象”,并非真正的外星生命。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二、宇宙中外星文明的数量 确定宇宙中有多少外星文明是困难的,因为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还很有限。尽管我们只能基于假设进行推测,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宇宙中确实存在一种外星生命——我们自己。至于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文明,目前还无法确定。 考虑到现有的科技水平,人类已经在进行外星文明的探索工作,尽管进展缓慢。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之一是“天眼”项目,虽然目前还未有重大发现,但我们坚信终将取得成果。此外,人类向宇宙发送电波也是一种探测手段,但这种做法也伴随着风险。因为担心外星文明可能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科学家们提出应谨慎对待这一活动。 美国在这方面的态度更为积极,因为他们相信自身国力的强大足以应对任何挑战。他们向外太空发送包含人类基本信息和重要图片的电波,希望与外星生命建立联系。然而,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每天都有许多科学家为人类的未来不懈努力着。 200米高的巨人漂浮在国际空间站外 三、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的相遇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能与外星文明取得联系,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两者能否和平共处还是会发生冲突?这个问题让人迷茫,因为我们不了解宇宙的奥秘。也许人类和外星文明能够互相尊重,但也可能发生冲突,毕竟道德观念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分歧。 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历史上做过许多有害的事情,我们无法假设外星文明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外星文明一定会与人类友好相处,而且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外星文明的科技不如人类是危险的。这肯定会给地球文明带来威胁。 但这是否属实呢?有科学家认为,只要人类能与外星文明和平接触,就能从中获得更多智慧,推动科技和文明的进步。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外星人的消息,更别提和平接触了。所以让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给未来的探索吧。 结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是否能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相信地球上的科学家们会一直努力探索。我们只需要在地球上好好生活,对自己的家园负责。
Mostrar todo...
美国已不是世界老大 STEPHEN WERTHEIM 2024年6月13日 DEBORA SZPILMAN 特朗普执政四年后,拜登理应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按照华盛顿的许多传统标准来看,他的确做到了。他预料到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巧妙地召集北约抗俄。在亚洲,他巩固了旧联盟,建立了新联盟,并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势头。在以色列遭受攻击后,他设法在支持它的同时避免了全面的地区战争。 然而,全球领导力不仅仅在于支持朋友和击退敌人。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能保持领先地位,还能解决问题、激发信心。向世界展示这样的领导力,特朗普连装都懒得装。然而恰恰因为大多数美国官员也是这样做的,美国今日的国力处境才格外令人震惊。在冷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像一个世界领袖,更像是一个派系的头目——沦落到捍卫自己偏爱的一方,对抗日益团结起来的对手,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观望,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还认为自己是老大。 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一种熟悉的兴奋感传遍了华盛顿。经过几十年可疑的战争撺掇行为,美国将再次成为全球好人,联合世界抵制克里姆林宫对法律和秩序的公然侮辱。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白宫在战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促成了乌克兰的防御,组织盟国的援助,并为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说俄罗斯为其入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这场冲突也给美国带来了战略方面的挫折。 美国现在必须与莫斯科这个愤愤不平、不可预测的核对手抗衡。更糟糕的是,中国、伊朗和朝鲜已经开始抱团,为俄罗斯的战争努力提供补给,抵制它们所谓的美国全球霸权。事实证明,这种反美同盟已经强大到足以减缓西方对乌克兰援助的效力,而且也正在增加美国维持军事主导地位的成本。俄罗斯直接与六个美国有条约保卫义务的国家接壤。与此同时,五角大楼正在为中国入侵台湾做准备。说美国处于劣势倒还不至于。但的确是捉襟见肘了。 而其他国家也没有纷纷涌向美国一边。大多数国家对俄罗斯的侵略和西方的反应都提出了批评,各打五十大板。对此拜登也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他将这场冲突形容为“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战争”,几乎看不到他有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和平,他似乎是在要求其他国家加入一场没完没了的斗争。除了美国的盟友之外,几乎没有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如果中国攻击台湾,孤立中国将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自2022年以来,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看法实际上有所改善。 加沙战争来得非常不是时候,拜登对这场灾难的回应是全力投入。他迅即承诺支持以色列无情的军事行动,而不是把以色列找到一个保护平民的战略作为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拜登选择跟随而不是引领,只能在自我设定的旁观者位置上对以色列的行为表达不满。在一场决定性的冲突中,美国居然做到了既软弱又专横。美国在声誉和安全方面付出的代价才刚刚开始显现。 不久前,美国还曾试图在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进行斡旋,提出双方都可能接受的条件。它利用外交手段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并鼓励沙特人与伊朗对手“比邻而居”(奥巴马语)。现在,拜登政府显然只想巩固一个反伊朗集团。作为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回报,拜登政府试图通过条约承诺用美国的军事力量保卫沙特王国。如果这项协议得以实现,给中东带来和平与稳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使美国进一步卷入地区暴力的可能性却大增。 问题的一部分在于总统倾向于过度认同美国的合作伙伴。在是否寻求和平谈判的问题上,他听从了乌克兰的意见,并避免与乌克兰不可妥协的战争目标相抵触。他在公开怀疑以色列的战争计划的同时,又加快对以色列的援助。拜登还四次放话要保卫台湾,超过了美国官方为该岛提供武器支持但不一定为其而战的承诺。他的前任们并非总是如此一边倒,在美国是否会为台湾而战问题上一直奉行“战略模糊”。 然而,拜登的直觉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已经酝酿了几十年的错误。冷战结束后,美国决策者将全球领导地位与军事优势混为一谈。美国当时确实牢牢掌握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它可以放心地扩大军事影响力,而不会遭到主要国家的致命反击。“世界不再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克林顿在1997年宣称,那一年他在大张旗鼓地支持北约东扩。“相反,现在我们正在与曾经的对手国家建立联系。” 但建立关系从未消除对彼此的怀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继续高度重视自己的全球主导地位。历届政府扩大了美国的联盟,频繁发动战争,旨在传播自由民主,希望潜在的竞争对手能够接受他们在美国秩序中的命运。如今,这种天真的期待已经不复存在,但主导地位的条件反射依然存在。美国继续扩张到更远的地方,却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这反过来又引诱华盛顿加倍努力,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后退。这是一场失败的游戏,美国人将不得不冒更大的风险,花更多的钱来继续玩下去。 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为了重新获得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应向一个疑虑重重的世界表明,它希望实现和平,建立复原力,而不仅仅是让敌人失血或支持盟友。这意味着支持乌克兰,但也要同样努力地在谈判桌上结束战争——并逐渐减小自己在北约中的角色,坚持让欧洲领导自己的防务。拜登总统最近就加沙停火提出的提议值得赞赏,但该提议没有威胁说如果以色列拒绝停火,将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 从欧洲和中东撤退将改善美国在亚洲的参与,而美国在该地区的参与是最为重要的。这将澄清美国的目的不是如北京宣传的那样追求霸权,而是阻止中国建立自己的亚洲霸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中国继续崛起,美国也可以在印太地区成为自信的领导者。今天的中国还远没有能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整个地区,即使冒极端风险夺取台湾也不能让它做到这一点。 当然,这一切都不会容易。但比较一下其他的选项。只领导世界的一个派系会让美国成为一个焦虑的跟随者。这让美国人在中东、欧洲和亚洲永远处于战争的边缘,担心任何一个地方的失利都将在所有地方引发连锁反应。然而,把如此多的全球安全押在一个国家过度承诺的意愿上,才是真正危险的事情。真正的领导者知道何时为他人腾出空间。 Stephen Wertheim (@stephenwertheim) 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治国方略项目的高级研究员。他著有《明天,世界:美国全球霸权的诞生》(“Tomorrow, the World: The Birth of U.S. Global Supremacy”)。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40613/america-leadership-gaza-ukraine/
Mostrar todo...
美国已不是世界老大

在冷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像一个世界领袖,更像是一个派系的头目。真正的领导者应该知道何时为他人腾出空间。

從繪圖晶片到AI晶片,黃仁勳幫台灣建構的半導體國防! 藏紅花 / 思想坦克 2024 年 6 月 12 日 對九零年代念電機系的朋友來說,擁一張有NVIDIA的顯卡來玩遊戲,是夢寐以求的夢想。而CPU當然是INTEL為霸主,若是沒那麼多的預算,就只能考慮AMD的CPU,雖然效能沒那麼好,但是主打CP值高,作為第二名的選擇,AMD在學生和小資族群中仍然有其魅力,即便後來AMD吃下ATI,切入顯卡領域,但在效能及品牌忠誠度上,仍落後NVIDIA。 NVIDIA先在顯卡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從以上的背景敘述,大略可以得到幾個重點,第一,過去在顯示卡市場中,專注在顯卡的NVIDIA處於霸主地位,第二,AMD不論是在CPU市場或是顯卡領域,都無法超越第一名的INTEL和NVIDIA,如今來到AI晶片的新藍海,眼看NVIDIA的「兆元皮衣男」黃仁勳在台颳起一陣旋風,搶產能也搶眼球,AMD的蘇姿丰儘管後腳立馬跟進,仍難望其項背,這場AI大戰,目前是NVIDIA獨領風騷。 要瞭解NVIDIA和AMD這兩家對人類未來AI有強大影響力的公司三十年來的競合關係,得先從早期的電腦遊戲開始說起。九零年代的遊戲,從2D進入3D,需要強大的圖形加速處理器,NVIDIA看準這個市場,和ATI(後來被AMD收購)先後推出不同產品,儘管效能不相上下,但NVIDIA很早就深諳「團體作戰」的道理。 為了打敗競爭對手,黃仁勳找來霸主微軟合作,推動標準繪圖介面,用來對抗ATI的產品,最終取得大部分遊戲業者支持,成功取代ATI成為新主流。從這個策略就看得出,黃仁勳的行銷策略靈活,他先找微軟推動「標準繪圖介面」,換言之就是自己建立繪圖的度量衡標準,接下來遊說搶攻最需要繪圖晶片的遊戲廠商,讓他們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果然成功擊退競爭對手,接下來的比特幣挖礦熱潮,更讓NVIDIA賺得滿坑滿谷。 但另一方面,一直是老二的AMD就沒這麼幸運,AMD買下ATI後,原本打的如意算盤是,直接透過收購取得ATI足以和當INTEL抗衡的 GPU 及晶片組等技術,並推出圖形性能一流的 APU 產品。但沒想到INTEL技高一籌,竟然推出劃世代的Intel Core 2 Duo,取得市場領先地位。更可惜的是,AMD自收購ATI後,就掉入了錢坑,最終被迫分拆Flash及晶片製造業務,將晶圓製造廠獨立出去,成為今天的GlobalFoundries,至此之後,AMD要製造晶片,得靠台積電這樣的代工廠,和別的IC設計大廠一起排排坐搶產能。 由繪圖世界再擴展,NVIDIA和AMD的戰役更精采 你以為這兩家公司的競爭就這樣結束了嗎?其實還沒完,第一回合的顯卡市場結束後,時序進入21世紀,黃仁勳的視角更多元化,從繪圖晶片的世界擴展出去,NVIDIA推出許多衍生的運算產品,比如說通用運算加速晶片、汽車自動駕駛晶片、手機晶片等等,雖然這些嘗試並不是每樣都成功,但他靈活的市場操作手段和靈敏的嗅覺,也確保了其後他創造NVIDIA的技術生態優勢,也為後來的AI產品奠定基礎。 就在AMD深陷併購ATI的泥淖中時,2006年,黃仁勳就已經推出了CUDA平台,使其GPU具備通用計算能力,希望所有開發人員,都在CUDA平台的基礎上做研發,簡單來說,有點類似開放原始碼的概念,讓各路高手都以此作為開發的基礎平台。 CUDA是(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的簡稱,這個運算平台和程式設計模型。它讓開發人員可以將計算密集型工作交由GPU來執行,充分利用GPU的高度平行運算能力,加速各種複雜的運算任務,例如科學計算、機器學習、資料分析等。CUDA平台是劃時代的產物,除了前述的計算分析,它還能推動現今最需要的複雜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顯著提升圖形生成和渲染的速度,最重要的是,它就是進入AI領域的門檻! 在AI領域,CUDA是驅動深度學習技術不斷突破的強大引擎。CUDA充分釋放了GPU的極高並行運算能力,大幅加速了AI模型訓練的速度,有效解決了傳統CPU在處理大量數據和高運算負載時的瓶頸問題。CUDA專為AI工作量身打造的Tensor Core,讓矩陣運算的效能再次大幅提升,使複雜模型訓練易如反掌。CUDA強勁的加速能力,現今GPT-3等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才能出現在世人眼前。 憑藉著CUDA,黃仁勳順利由繪圖晶片教父成為AI教父 也正因為有了CUDA,黃仁勳順利從繪圖晶片教父搖身一變成為AI教父,這都歸功於他腦袋中深植的「標準平台」概念。在繪圖晶片大戰的時代,他知道自己的實力不足以建立標準規格,因此和微軟合作,建構繪圖介面標準,等到時機成熟,他立刻建構自己的CUDA平台,所有的工程師都得在這個平台上研發作業,這樣的遠見,不是一個只會作研發的工程師可以達成。 反觀AMD,在這波AI浪潮下,只能急起直追,因為比起其他的產品線,根據分析師預估,2024年AI晶片的銷售額僅有400億美元,到了三年後將會成長十倍,來到4000億美元,這是一個人人都想搶的大餅,不能只有NVIDIA獨領風騷,在南韓都想分一杯羹的情況下,AMD只能前進,不能回頭。 看看NVIDIA的歷史軌跡,蘇姿丰要追上NVIDIA,她採取的是「砸大錢」、「找合作伙伴」兩個方法並行。首先。儘管規模不如輝達,但AMD每年的研發支出接近60億美元,與輝達一樣。AMD以樂高拼積木式手法套用到GPU,靠著將十幾個「小晶片」(chiplet)組合成一個晶片,提高處理速度的方法見效,去年十二月,ChatGPT製造商Open AI就表示使用MI300進行部分模型訓練。 在仿效NVIDIA當年找微軟合作的方式上,AMD去年十二月宣布與包括兩大網路設備製造商博通(Broadcom)和思科(Cisco)在內的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支持一個名為Ultra Ethernet Consortium(UEC)的晶片到晶片開源通訊倡議,要作為輝達提倡的InfiniBand的替代方案,蘇姿丰一連串的下猛藥,就是希望在黃仁勳的CUDA平台之外,大家還能夠擁有第二個選擇。出於蘇姿丰一直傳達分散風險的說法,微軟和Meta已經宣布,計劃在資料中心使用AMD的GPU。 NVIDIA和AMD互競激勵,遠遠把三星拋在腦後 儘管在AI的競爭市場上,NVIDIA和AMD互相競爭,互相激勵,互相驅動,帶動整體AI晶片發展更迅速。NVIDIA的CUDA平台,也促使AMD加速推動其ROCm等技術的發展和其他伙伴的合作,儘管短時間內AMD不可能超過NVIDIA在AI晶片的霸主地位,目前,Nvidia無疑是AI晶片市場的龍頭,擁有接近90%的市占率,幾乎壟斷了整個AI運算資源,而且幾乎仰賴台積電製造。要知道即使如今幾乎壟斷高階晶片製造的TSMC,也只佔了全球66% 的市場份額。因此,90% 的市佔率實在極為驚人。當然,更令人振奮的是,他們兩家都已經將韓國三星拋諸腦後。 當韓媒詢問黃仁勳「南韓難道不具吸引力嗎?三星也能成為輝達的合作夥伴?」黃仁勳邊吃三明治邊回應,「這不是很難回答的問題,輝達正在等待三星通過測試。而三星和SK海力士是出色的記憶體合作夥伴,僅此而已。」也就是說,韓國的程度,就只有「記憶體」而已,這光是這句話,就該讓汲汲耕耘頃國家全力發展半導體的韓國跳腳不已。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在黃仁勳訪台短短十五天的皮衣旋風裡,台灣人應該看到的不應該只是他的美食和台語,而是我們過去從李國鼎時代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前總統馬英九任內,茂德破產、力晶下市,紫光的趙偉國來台發下豪語,他全部都要收買,連台積電都要併,所幸後來蔡英文當選,中資買台灣半導體產業沒有闖關成功,儘管竹北的台元園區不斷有中資企圖以高薪挖角竹科的半導體人才。 AI市場台灣有不可或缺角色,不可懈怠 但近年調查局抓的緊,加上紫光破產,中國自身難保,未來的AI時代,台灣必定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過去得靠船堅砲利才能抵禦敵人的時代已然過去,「武器國防」到「半導體國防」,台灣人需要的是對自己有信心,台灣有事,不是日本有事,而是全世界未來的AI世界都有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政治國會幕僚 ——网友推荐 https://tw.news.yahoo.com/%E5%BE%9E%E7%B9%AA%E5%9C%96%E6%99%B6%E7%89%87%E5%88%B0ai%E6%99%B6%E7%89%87%EF%BC%8C%E9%BB%83%E4%BB%81%E5%8B%B3%E5%B9%AB%E5%8F%B0%E7%81%A3%E5%BB%BA%E6%A7%8B%E7%9A%84%E5%8D%8A%E5%B0%8E%E9%AB%94%E5%9C%8B%E9%98%B2%EF%BC%81-230058799.html
Mostrar todo...
從繪圖晶片到AI晶片,黃仁勳幫台灣建構的半導體國防!

對九零年代念電機系的朋友來說,擁一張有NVIDIA的顯卡來玩遊戲,是夢寐以求的夢想。而CPU當然是INTEL為霸主,若是沒那麼多的預算,就只能考慮AMD的CPU,雖然效能沒那麼好,但是主打CP值高,作為第二名的選擇,AMD在學生和小資族群中仍然有其魅力,即便後來AMD吃下ATI,切入顯卡領域,但在效能及品牌忠誠度上,仍落後NVIDIA。

AI武器陆海空齐发 “智能杀人” 限制协议困难重重 2024年6月13日 18:16 黄丽玲 资料照:中国珠海国际空展上展示的CH-817 小型攻击无人机。(2021年9月29日) 评论 (8) 台北 — 七国集团(G7)据传本周(6月13-15日)召开的元首峰会,将制定军用人工智能(AI)的开发和使用规则。不过,这套西方主导的规范对中、俄等军事大国几乎不具约束力,恐怕才是最大的隐忧,尤其中俄就连美国推动的“负责任使用军用AI”方案都拒绝签署。在此前提下,观察人士说,各国野蛮扩张AI军武的风险恐加剧。他们还形容,致命性AI军武的开发一如回到了原子弹发明前的“奥本海默时刻”,限武协议刻不容缓。 时隔8个月,去年底还在杭州亚运田径场搬运铁饼的“呆萌”机器狗已背上机关枪,加入中柬5月底“金龙2024”的联合军演,成为解放军执行侦察和突击任务的战犬。 资料照:在柬埔寨金边北部举行的中柬“金龙”联合军演举行之前,中国军人(右)在检验机器狗。(2024年5月16日) 请同时参阅: 中国秀巷战机器狗威吓台湾,军事专家:战场实用性待商榷 呆萌机器狗化身AI杀人疯狗? 分析人士说,或许“深藏不露”,解放军的这款机器战犬仍由人工遥控,智能程度属“弱AI”等级。但未来若搭配高算力AI或人脸辨识等感知侦测器,其智能程度要进阶到“强AI”并非难事,亦即给予简单指令,如“未配戴解放军徽即敌军”, 机器犬或可自动辨识并执行歼敌任务,变成杀人疯狗。 全球顶尖AI专家、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的AI首席科学家托比·沃尔什(Toby Walsh)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就说,自动武器要提升智能程度不难,可能仅在弹指间。 沃尔什说:“要将原本由人类控制的半自动武器系统改为无人化,是件简单的事,或仅须改几行程序码就做得到。” 他说,AI若用在军事防御系统救人是桩美事,但用在失序杀人绝对是作恶。 沃尔什说:“这(AI杀人武器)不是好的发展,将加剧大屠杀,也无助于让我们以更人道的方式来作战或解决争端。” 凸显人工智能(AI)潜在安全风险的图像。 请同时参阅: 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人类?看美中欧如何给AI加“护栏” 超级AI军武造就自主杀人机器? 分析人士说,军用AI的最高等级是“超级AI”,这类搭配类神经网络之机器深度学习的极端运用,或可让武器交由机器自主控制,摇身一变为所谓的“致命性自主武器(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 LAWS)”。 虽然这类“致命性自主武器”“杀人机器”看似只存在科幻电影中,但有一派人士认为,其成真的概率或仅在5-10年后,届时,若超级AI军武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后果不堪想像。 虽然各国目前都坚称无意开发“致命性自主武器”,但沃尔什担心,各国扩张进度不一所带来的不确定恐加剧AI军备竞赛,尤其在AI和军事领域激烈竞争的美中两大强权。 沃尔什说:“就许多面向而言,这种透明度的缺乏可能带来比冷战时期更危险的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此时可比拟为‘奥本海默时刻’,当年(美苏)两大冷战对峙国进入核武竞赛。如今,一场类似的(美中)军备竞赛可能正在我们眼前展开。” 奥本海默是美国“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虽享有“原子弹之父”的美誉,但其主导的两颗原子弹于二战时给日本人带来死伤后,让他开始反思并呼吁限制核武,也极力反对各国的核武军备竞赛。 资料照片:人工智能驾驶的美国空军F-16战斗机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2024年5月2日) 请同时参阅: 美国在战斗机和导航中使用人工智能,保持领先于中国 美中AI军武竞争激烈 美国是AI大国,对军用AI的运用自是超前,例如,美国军援乌克兰的攻击型无人机中,就具有人脸辨识的功能,号称可锁定俄军将领,执行精准的斩首或自杀任务。 美国去年8月还拨款10亿美元,启动“复制者”计划,要在未来两年内部署数千个AI无人作战系统,如无人水面航行器、无人机系统和反无人机系统、及“弹簧刀-600”巡飞弹等。 相较于美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7年宣示“军事智能化”战略以来,解放军开发AI军武近7年来的进度虽隐密,但也展现长足潜力。 根据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高级副研究员埃尔莎·卡尼亚(Elsa B. Kania)于2020年的统整,中国对AI武器的开发几近陆海空军、甚至火箭军齐发,例如,火箭军的AI导弹宣称发射后、仍可以即时控制的智能功能;而空军的“翼龙”无人机系列也已成熟至可以销往巴基斯坦、缅甸和中东等国。至于陆军的机器人、无人地面军车及海军的“海蜥蜴”两栖无人艇、自动化潜艇等都有助于强化中国的战力。 不过,卡尼亚也于报告中质疑,中国发展AI武器仍受限于高科技人才和工程设计经验不足等短板,让外界难以确认中国AI军武的真正实力。 另外,各界认为,美国近年对华祭出高阶AI芯片的禁令也对解放军发展AI武器具有“卡脖子”的效果。但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的沃尔什持不同看法,他担心,美国禁令恐效果有限,反刺激中国自主发展芯片产业。他说,一如二战前后,美国的原子弹制造优势是很难维持的,中国就像当年发展核弹的苏联,或在AI发展还做不到弯道超车,但快速追赶上来并非不可能。 一名乌克兰军人在飞近前线之前检查与“吸血鬼”攻击无人机的连接 AI武器短板:续航、定位和通讯力 针对AI武器的短板,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綉雯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其续航力、定位和通讯能力都是先天的致命伤。若电力不足或解放军赖以通讯定位的北斗卫星遭瘫痪后,这些AI武器理论上恐瞬间成为一堆废铁。 她形容,看商用无人机排成的龙阵秀让人赏心悦目,但当这龙群化身杀人军用武器,扫射地面人群时就是件很恐怖的事,尤其当数百架挂弹无人机形成强大的火力网时,对手根本无从防御起。 但她也分析,当AI武器一失去定位协作后就只会互撞或乱转,届时也可能出现像“苍蝇都掉下来”的无害感。 不过,王綉雯坦言,瘫痪卫星或设置电子藩篱等反制AI武器的措施说易行难。 王綉雯:“你要把北斗系统毁掉也是有困难,现在中国的卫星系统已经发展出来分散式的,就是把重要东西(数据)同时存在不同的北斗卫星之间,所以你打掉一颗(卫星)没有用,因为其他(卫星)还可以代替过来。” 王綉雯说,基于中国对AI武器的软硬件发展,未来国际在管制AI武器标准或协议使用规则时,中国将占有一定的话语权,端赖美中两大阵营如何协调。 中国早于2018年就在联合国表态,呼吁全球禁止发展AI自主武器,不过,美籍研究员卡尼亚认为,中国对AI自主武器的定义过于含糊,反而留下可开发各类其他AI武器的空间。因此在外界眼中,中国对AI限武的“战略模糊”意味非常浓厚。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也曾于去年底表态称,中方愿按照“智能向善”等原则与各国合作,就军用AI的发展规范寻求共识,避免相关武器的误用、滥用甚至恶用,并确保AI武器系统“永远处于人类控制之下。” 虽然中方立场也符合美国“负责任使用军用AI”的基调,但王綉雯认为,中国的思维偏重在防止自家军人或机器叛变的思维上。 资料照: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在北京举行相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会议会场上的中美两国国旗。 (2019年1月30日) 请同时参阅: 美官员敦促俄中效仿美英法,承诺永远不让人工智能控制核武器 中共怕AI机器人叛变? 王綉雯:“它(中国)希望AI机器人或武器都要置于人类的控制下,这就是共产党它担心,搞不好解放军的机器人会拿它的机枪对着中南海,机器人叛变也不一定。” 至于美国主导或G7可望出台AI限武规范,分析人士说,中国不仅加入意愿低,且敌意恐很深。 中国军事专家、现任宣沅(香港)科技交流中心研究员的宋忠平就批评,本周G7峰会是美国在搞小圈子、分裂世界,根本无助于制定国际规则。 宋忠平告诉美国之音:“这个会议就是要打造人工智能的西方国家小圈子,还是排他性的,也就是允许美国使用人工智能从事军事化,但是限制其他国家使用人工智能从事军事化。” 他说,AI军武是双刃剑,用于战场必然造成大量屠杀,但美国率先应用军用AI,却来指责中国毫无道理,且随着AI技术不断完善,未来更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在这新的博奕战场上,中国也会根据国际军事形势的变化,善用军用AI。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s-ai-powered-weapons-20240613/7654160.html
Mostrar todo...
AI武器陆海空齐发 “智能杀人” 限制协议困难重重

七国集团(G7)据传本周(6月13-15日)召开的元首峰会,将制定军用人工智能(AI)的开发和使用规则。不过,这套西方主导的规范对中、俄等军事大国几乎不具约束力,恐怕才是最大的隐忧,尤其中俄就连美国推动的“负责任使用军用AI”方案都拒绝签署。在此前提下,观察人士说,各国野蛮扩张AI军武的风险恐加剧。他们还形容,致命性AI军武的开发一如回到了原子弹发明前的“奥本海默时刻”,限武协议刻不容缓。

中国在拉美数字影响力不断增长之际,世界各国领导人讨论人工智能 2024年6月15日 09:50 迈克尔·巴图林 2024年6月14日,教宗方济各在意大利博尔戈埃格纳齐亚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就人工智能、能源和非洲-地中海地区问题发言。(美联社照片) 评论 (8) 华盛顿 — 最初来自阿根廷的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谈到了人工智能(AI)的道德伦理问题;而当前中国一直在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标准,并在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建设技术基础设施。 本周在意大利普利亚地区举行的七国集团工业化国家年会重点讨论了包括经济安全和人工智能在内的议题。 星期五(6月14日),方济各成为第一位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发表讲话的教宗。他谈到了人工智能及其伦理影响,以及平衡技术进步与价值观的必要性。 他说:“人工智能可以使得知识渠道民主化、科学研究指数级进步以及让机器从事艰巨和严苛工作成为可能。” 但教宗方济各也警告说,“它(人工智能)可能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或在占主导地位和被压迫的社会阶层之间带来更大的不公正。” 技术和安全专家指出,人工智能正日益成为一个地缘政治问题,尤其是在美中两国在拉丁美洲等地区竞争的情况下。 “(中国)的人工智能标准将在其他国家推广,美国也会做同样的事情,所以我们将对这些标准进行分离和脱钩,”国际商业战略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nc.)首席执行官亨德尔·琼斯(Handel Jones)告诉美国之音(VOA)。 为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美国科技公司正在把目光投向墨西哥,以购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硬件,而总部在台湾的富士康(Foxconn)一直在投资数亿美元在墨西哥建设制造设施,以满足这一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巨擘华为一直在拉丁美洲建立电信和云基础设施。该公司最近报告称,2023年在该地区的收入增长了10.9%。由于担心国家安全问题,华为已受到美国的制裁。 “我认为,华为正在该地区(拉丁美洲)开发基础设施,可以在其中部署属于它的类型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美国陆军战争学院(U.S. Army War College)战略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教授埃文·埃利斯(Evan Ellis)说。 “因此,例如,当它应用面部识别能力去发现某个人没有投票支持现政权,而他现在想买一张巴士票,他们称之为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这种体系提供能力,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这些类型的邪恶目的或识别模式。” 琼斯强调了中国在拉美实施人工智能对西方的潜在安全威胁。 “人工智能的负面是,你可以获得控制权,你也可以影响,你如何控制思想过程和媒体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政府理念的一部分,”琼斯说。 琼斯补充说,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其人工智能能力。 “现在他们声称这是防御性的。但话又说回来,谁知道五年后会发生什么?但如果你有能力,你会使用它吗?你会如何使用它?当然,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任何军事活动的关键部分,”他说。 今年5月,中国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旨在制定人工智能标准,并将自己定位为新兴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一旦你能够设定标准,你就会操纵游戏,基本上是把自己的做事方式锁定为标准,所以它变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东西,”埃利斯说。 “在某些方面,你可以争辩说,人工智能在不民主国家手中的进步有助于实现国家主义解决方案的明显成功,”他补充道。“它加强了专制体系的诱惑力,剥夺了个人的保护和隐私,最终对人权和民主构成了根本威胁。” 美国之音(VOA)联系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要求对分析人士关于中国在拉美的数字影响力不断增强引发安全顾虑的看法发表评论,但是中国驻美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美国之音的置评请求。 不过,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此前就人工智能给美国之音的声明称,“习近平主席发起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出,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我们应当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 刘鹏宇说,中国支持支持“在充分尊重各国政策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安德烈斯·贝洛基金会(Andrés Bello Foundation)中国拉美研究中心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鹏程(Parsifal D'Sola)表示,华为对其如何“操纵信息以及与中国分享的信息”的做法一直是透明的。 “华为的运作方式确实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它更便宜,它有很棒的服务......它为许多国家无法进入的领域提供基础设施,”鹏程说。 专家表示,拉美国家似乎不太担心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斗争,而更关心效率。 “安全是话题的一部分,但发展更为重要,” 鹏程说。“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发展,我不能说是每个国家的关键优先事项,但我会说是该地区大多数的国家的。” 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继续讨论人工智能的影响,人工智能专家、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员契纳萨·T·奥科洛(Chinasa T. Okolo)表示,为这项新兴技术制定监管指南的挑战之一,是立法者们能否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 “我们不一定知道它的全部能力,所以很难预测,” 奥科洛说,“所以当监管机构或政策制定者起草某种法律框架时,它可能已经过时了,所以政府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迅速采取行动实施有效和强劲的人工智能法规。” 教宗方济各在讲话中赞扬了人工智能的快速技术进步。 “正是这种强大的技术进步使人工智能同时成为一种既令人兴奋而又可怕的工具,并要求去反思,以应对它所带来的挑战,”他说。教宗还补充说,不言而喻,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或危害取决于它的使用方式。 https://www.voachinese.com/a/world-leaders-discuss-ai-as-china-s-digital-influence-in-latin-america-grows-20240614/7657037.html
Mostrar todo...
中国在拉美数字影响力不断增长之际,世界各国领导人讨论人工智能

来自阿根廷的教宗方济各在七国集团峰会上谈到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而当前中国一直在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标准,并在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建设技术基础设施。